本發明開發了制備金屬基納米復合材料的磁化 學反應原位合成方法,在磁場下進行金屬熔體與金屬粉末或無 機鹽的化學反應合成,并通過快速凝固技術,進一步控制原位 合成顆粒尺寸在納米尺度,從而獲得金屬基納米復合材料。本 發明制備的金屬基納米復合材料,不僅納米相顆粒形態一致, 而且尺寸和分布較均勻。此外,本發明與目前的粉末冶金法和 N2等離子制備納米粉+燒結法相 比,不僅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且可制得尺寸較大的塊體金 屬基納米復合材料。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粉鉻礦冶煉鉻鐵合金及含鉻鐵水工藝及設備,屬于冶金工業煉鋼原料。將含鉻鐵原料與還原劑、熔劑、催化添加劑混合,制備成超細粉,混合造成球團物料,送入到還原爐內,經還原反應后,得到鉻鐵合金球團,將還原后的球團直接加入有襯電渣爐中冶煉成鎳鐵合金或含鉻鐵水;該設備由內外加熱豎爐式還原爐、有襯電渣爐和余熱回收系統組成。優點:1.還原溫度低,速度快,減少了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生產效率高,質量的均勻性好。2.機械化程度高,工序簡單,產量大,可規?;a。3.減少原料浪費,降低環境污染。4.采用鉻礦粉和含鉻廢棄物為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5.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節約了資源消耗。6.采用有襯電渣爐直接冶煉高溫球團,熱效率高,能耗低,材質純凈度高質量好,設備簡單投資少。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鎢銅電觸頭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清洗鋼基底材料;(2)用紫銅皮將鎢粉包裹后制備成藥芯焊絲;(3)將藥芯焊絲安裝到焊接機器人上,通過電弧沉積的方式在鋼基板表面沉積鎢銅合金層。本發明的制造方法通過在鋼板表面電弧沉積鎢銅合金層的方法,實現鎢銅合金和鋼基板的冶金結合。與比燒結法和熔滲法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鎢銅電觸頭材料制備方法生產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且制備的電觸頭材料具有更高的結合強度和拉伸強度,從而提高觸頭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純還原鐵粉替代工業純鐵冶煉不銹鋼的方法,屬于鋼鐵冶金領域。本發明采用高純還原鐵粉用作為煉鋼原料,壓制成短棒壓塊制品。這種短棒壓塊適用于在真空感應電爐或常規感應電爐中熔煉不銹鋼作為原料使用,其冶煉工藝與采用工業純鐵為原料時完全相同,即:在通電熔化前將短棒壓塊制品與其它金屬原料一起放入到坩鍋內,熔化后不斷地補加余下的原料。由于還原鐵粉的化學成分與純鐵相近,并且,純凈度相對更高,價格也比較低廉。所以,對于那些采用工業純鐵生產的不銹鋼完全可以用還原鐵粉壓塊進行替代,不但能夠確保不銹鋼的質量,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降低不銹鋼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金屬復合高韌性高硼高鉻鋼錘頭及其制備方法,錘柄采用低碳貝氏體鋼,錘頭采用高韌性高硼高鉻鋼,在沙箱的外面安裝有中頻感應加熱器,造型時將錘柄復合部位表面雜物清除后,涂覆防氧化劑,套上錘頭消失模,放入砂型內造型,直澆道和內澆道采用消失模型造型;通過中頻感應對錘柄進行型內預熱,達到預定溫度,將冶煉好的錘頭鋼水,在1560~1620℃進行澆注,澆注完后經一定時間的保溫,開箱清理,然后熱處理。本發明工藝簡單,所制造的雙金屬復合錘頭界面實現了冶金結合,產品質量好,安全性高。解決了現有技術生產的錘頭使用壽命短和生產成本高的弊端。使用壽命比高錳鋼錘頭提高3倍以上。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納米硬軟磁雙相混雜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屬于金屬材料冶金及熱處理技術領域。選用微米級強磁性釹鐵硼顆粒(Nd2Fe14B)及非晶納米晶軟磁顆粒(Fe76Si9B10P5)混雜增強7075鋁合金。本發明將復合材料塊體母材放入強磁場微波短時燒結爐中,采用強磁場輔助微波燒結工藝并對制備好的母材進行固溶處理與磁場油浴耦合時效處理,制備高強韌高磁性能的混雜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通過調控不同增強顆粒配比,磁場油浴耦合時效處理工藝,從而獲得具有優秀綜合力學性能,磁性能的鋁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涉及一種PTA精制壓力過濾機轉鼓的激光修復方法,利用激光熔敷對PTA精制壓力過濾機轉鼓進行修復,具體是通過高能激光束在金屬表面加熱,在熱作用下將基體表面和添加的合金粉末迅速加熱并熔化,形成稀釋率極低的冶金結合表面熔覆層,對筋板接頭處的開口缺陷,先加工出坡口,且激光熔敷時按照先坡口、再軸向、再周向的順序依次進行激光熔敷,使得熔敷后的筋板接頭處的結構接近于坡口切開前,因此筋板接頭處的強度依然可以滿足使用要求。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色散高靈敏度紅外氣體傳感器,包括殼體、上端蓋、冶金粉末網、溫度傳感器、加熱電阻、電路板、光學通道和設置在光學通道首尾的紅外光源、探測器,所述光學通道為至少兩層連通同心圓環。本發明在有限的范圍、空間內實現光學通道長度的最大化,提高傳感器的靈敏度與分辨率。
一種固相原位TiC+Ti5Si3增強的耐高溫鈦基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它主要由90wt.%耐高溫Ti750型合金+10wt.%純Ti為基體,添加SiCp為原位反應提供C源及Si源,通過高溫粉末冶金原位反應形成TiC,Ti5Si3增強相。該合金的制備其依次包括:(1)耐高溫Ti合金制粉霧化制備;(2)機械濕磨混粉;(3)烘干;(4)干磨混粉,過200目篩;(5)冷壓成型;(6)真空無壓燒結。本發明的抗氧化性和抗熱腐蝕性能較基體合金有明顯的提升。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坯料軋制工藝,能夠使得復合坯料尺寸精確度達到工業化要求,同時保證復合坯料的冶金結合面、塑性結合面或者是其他任何方式的復合坯料結合面無間隙產生。其加工步驟順序為:壓扁、一次退火、冷卻、粗軋、二次退火、冷卻、精拉成型、拋光;所述工序中凡涉及到需搬運的環節,均采用混合氣動系統和PLC程控機控制自動搬運;本發明在實施過程中均采用自動送料機構和自動搬運系統,因而各工序中的高溫坯料不會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且保證了產品加工質量的穩定性,工序中無固廢產生,工藝合理,連續性好,縮短了生產時間。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懸臂式雙流道離心泵,吸入段位于泵體左端,葉輪通過葉輪螺母連接在泵軸左端,葉輪位于泵體內,泵體上端設有吐出段,吸入段、葉輪、吐出段相連通,泵體與葉輪之間設有第一口環,第二口環;本發明第一口環與泵體連接可靠,同時維修時更換方便,第一口環與第二口環的距離利于限制內部泄露,平衡軸向載力,采用鑄鐵材質,耐磨性能優異、降低成本,泵體設置為雙流道,減小了泵軸的徑向力,使得離心泵運轉平穩,本發明適用于石油化工、電力、鋼鐵冶金、海水淡化、環保制藥等工業領域的流程輸送。
一種高硬度、高滲速及大滲層鹽浴硼釩共滲劑及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共滲劑是以氧化硼為基鹽的鹽浴硼釩共滲劑,主要由氧化硼、氟化鈉、碳化硼、氯化鋇、五氧化二釩按一定的質量百分比組成。工藝是把工件表面拋光、清洗后放入裝有鹽浴劑的坩堝中,在950℃環境中,保溫4h,進行硼釩共滲。本發明得到的共滲層厚度為167μm~182μm,平均滲速可達到41.75~45.5μm/h,其滲速是傳統共滲劑的2~3倍。表面顯微硬度可達到2481.9~2849.5HV之間,是以硼砂為基鹽的2~3倍,是基體硬度的6~7倍。滲層與基體的呈冶金結合,其結合力可達到63N。摩擦系數可降至0.13,耐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滲處理后的工件的殘鹽極易清理??蓮V泛應用表面需要高耐磨、高硬度的零部件,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一種光纖三通插頭整形檢驗工裝,由底座(1)、立柱(2)、旋轉臂(3)、工裝安裝座(4)、工裝固定塊(5)、上下移動臂(6)、搖把(7)、止通規(8)組成,立柱(2)安裝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一側,旋轉臂(3)安裝在立柱(2)上方位置,工裝安裝座(4)固定安裝在底座(1)上方且處于旋轉臂(3)正下方,工裝固定塊(5)固定安裝在工裝安裝座(4)上方,上下移動臂(6)安裝在旋轉臂(3)上,搖把(7)與上下移動臂(6)連接在一起,止通規(8)安裝在上下移動臂(6)下方。本發明,通過設置在限位塊上的兩個止通規通孔,可以連續的對粉末冶金件進行整形和檢驗工作,一舉兩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本發明屬于金屬基自潤滑摩擦材料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銅銀基自潤滑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料為銅粉、銀粉、鈦硅碳粉。其中,自潤滑復合材料是以銅為基體,銀粉,鈦硅碳為固體潤滑添加劑。其質量百分比,由銅粉為75%~85%、銀粉為2%~10%、鈦硅碳為9%~20%組成。采用粉末冶金放電等離子燒結成型,氬氣保護,獲得銅銀基自潤滑復合材料。該材料具有摩擦系數低,強度高,抗磨損能力高等特點,從而滿足不同條件下對銅銀基自潤滑材料的需求。
本發明為一種納米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工藝及設備,它是將納米增強顆粒與基體金屬和晶粒抑制劑共同在攪拌球磨機內混合后裝入鋼管中,與基體金屬共同在水冷結晶器內進行熔鑄或與金屬液共同在鑄型內進行鑄造成型,經電磁攪拌和超聲波震動后快速凝固和結晶,使二相材料達到了完全冶金結合,由于電磁攪拌和超聲波震動作用,使二相材料的混合更加均勻,并可以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復合材料的各項性能。使用該發明,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效率高,產品性能好,工藝易于控制,產品的外形尺寸不受工藝限制,可以制造大尺寸的納米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為一種熱浸環氧樹脂橋架的制作方法。用本方法熱浸制作的熱浸環氧樹脂橋架適用于礦山、冶金、石油、化工等大型工礦企業電纜的敷設。本方法首先制作一個圓桶式的環氧樹脂浸化器,圓桶直徑達1.2米,深10米,將其垂直埋入地下9米。將鋼板制作的橋架進行去油、酸洗、磷化后加熱。開啟浸化器,將環氧樹脂粉末倒入浸化器中,用空氣壓縮機由浸化器底部向上吹氣,使粉末處于翻騰狀態。將加熱后的橋架立即吊入已開啟的環氧樹脂浸化器內熱浸,6~10秒鐘后再吊出,并立即送至溫度控制室停留20~25秒,繼而送至冷卻室用冷水噴淋,快速冷卻,干燥后入庫。本方法簡單,克服了傳統技術生產的橋架防腐能力差、成本高、強度差、污染環境、耗時、難安裝等一系列缺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耐高溫云母板的制造方法,先將云母薄板與環氧樹脂薄膜高溫熱壓成型。再將已經的成型的板材與有機玻璃纖維板通過有機硅膠水進行粘合,加溫壓制成板。所述云母薄板的材料為云母紙或天然云母通過有機膠水粘貼而成。所述環氧樹脂薄膜厚度約為云母薄板厚度的四分之一。通過環氧樹脂薄膜的作用可加大云母板在使用過程中的機械強度,利用多層復合結構,突破單一云母板耐壓性能較弱的不足。通過有機玻璃纖維板的作用,提高云母板的耐高溫性能,可進一步應用于家電制造,冶金化工等領域,擴大適用范圍,本發明制造方法簡單,可大大提高企業生產成本。
一種薄壁金剛石工程鉆頭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配方:2)、燒結:3)、熱壓:4)、成型。本發明,在金剛石表面鍍覆Ti、cr、w等金屬,即金剛石表面的金屬化,以此實現金剛石與金屬結合劑間的冶金結合,增加二者的結合強度。這樣,金剛石的出刃高度增加,工具的效率增大,壽命得以大幅度提高。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細鈦鋁合金粉末封裝裝置,屬于粉末冶金工業領域。該裝置包括三級真空室,一級真空室設置抖篩裝置、頂端設置粉末管路、室內設置篩粉網;二級真空室設置有微細粉末收集封裝袋、局部電阻加熱帶、循環冷卻水、散熱裝置和防護裝置;三級真空室有觀察孔、外殼連接地線。運用該裝置封裝鈦鋁合金粉末,由于裝置運行時處于真空或惰性氣氛中,合金粉末不與空氣接觸,避免粉末氧化;合金粉末在重力作用下沉積密封袋底部,減少粉末吸附真空室內壁上,合金粉末利用率高,合金粉末的純度高;適用于批量生產。
本發明涉及一種表面金屬化金剛石復合顆粒,屬于表面涂覆的技術領域。本發明的表面金屬化金剛石復合顆粒包括經過等離子蝕刻處理的金剛石顆?;?,金剛石顆?;谋砻嫱ㄟ^蒸鍍工藝形成有含初生TiC的Ti合金層,Ti合金層表面包覆有Fe?Cu預合金粉末層。本發明的金剛石復合顆粒通過形成冶金結合和表面金屬化,顯著提高了孕鑲金剛石胎體對磨粒的把持性質,作為孕鑲金剛石工具使用能夠大幅度提高金剛石顆粒的有效利用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銅基電接觸自潤滑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復合材料包括銅的質量百分比為50%?70%,鉻的質量百分比為5%?25%,二硒化鈦的質量百分比為10%?30%,經過混合、球磨、熱壓、燒結方法步驟將混合均勻的粉末材料制成適用于不同工作環境的新型電接觸復合材料,具有層狀結構的過渡族金屬硒化物二硒化鈦作為電接觸復合材料中的潤滑相,鉻的添加能提高電接觸復合材料強度、硬度和抗氧化能力。該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摩擦學性能和電學性能。本發明工藝簡單、生產過程對環境無污染,可操作性強,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成品作為電接觸材料廣泛應用鋼鐵、冶金、造船、機械、電力、航空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一種輕型、高電導滑環及制備方法,包括基材和覆蓋在基材上的涂層,基材的原料以質量分數計包括5%?10%的石墨烯和90%?95%的氫化鈦,涂層原料以質量分數計包括0.5%?1.3%的氧化鑭,1%?2%的硫化鎢,7%?12%的碳納米管,其余均為銀。通過超高速激光熔覆技術熔覆在粉末冶金制成的基材表面形成滑環的涂層。本發明的導電滑環實現了輕量化,增強了滑環涂層的硬度與抗電弧腐蝕性,提高了滑環工作面減摩耐磨的能力,載流性能相比純銀也有所提高,并且工藝簡單,降低了航天用導電滑環的制造成本。
本發明涉及廢棄硼泥再利用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硼泥用于冶金造渣材料,去除有害雜質,實現再利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采用烘干→配碳→造球→還原焙燒的方法,脫除硼泥中的水、磷和硫等有害物質。本發明通過將硼泥配碳焙燒還原其中的磷氧化物,使之還原為磷蒸氣,實現硼泥脫磷,從而實現硼泥用于煉鋼造渣的無害化處理,磷蒸氣還可用于回收單質磷。因此,本發明實現了廢棄硼泥無害化再利用,具有多方面的技術經濟優勢。
一種鎳基高溫合金中性鹽浴鉻鋁共滲劑及其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共滲劑由氯化鈉(NaCl)、氯化鋇(BaCl2)、氟化鈉(NaF)、鋁粉(Al)和鉻粉(Cr)按一定的質量百分比組成。工藝是把鎳基高溫合金表面拋光、清洗后放入裝有鹽浴共滲劑的坩堝中,在950℃環境中,保溫4h,進行鉻鋁共滲。最終得到的鎳基高溫合金表面硼釩共滲層厚度為22?25μm,硬度為1098.2?1203HV,相比較未處理的基體(290HV),其硬度均提高了2.8?3.1倍;鉻鋁共滲層與基體之間呈冶金結合,其界面結合力為67N。本工藝作為鎳基高溫合金表面改性的方法,提高了材料表面硬度、可延長其使用壽命,拓寬了適用范圍,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領域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金屬基自潤滑摩擦材料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銅鉻基自潤滑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料為銅粉、鉻粉、二硼化鈦粉、鈦硅碳。其中,自潤滑復合材料是以銅鉻為基體,二硼化鈦為增強相,鈦硅碳為固體潤滑添加劑。其質量百分比,由銅粉為60%~75%、鉻粉為2%~10%、二硼化鈦為5%~25%、鈦硅碳為5%~30%組成。采用粉末冶金微波燒結成型,氬氣保護,獲得銅鉻基自潤滑復合材料。該材料具有摩擦系數低,強度高,抗磨損能力高等特點,從而滿足不同條件下對銅鉻基自潤滑材料的需求。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溢粉收集裝置,涉及粉末冶金技術領域,解決了金屬粉末經烘干或篩分后,裝入粉桶難以簡單計量的問題,包括漏斗、桶蓋,漏斗設有管狀段,管狀段穿過桶蓋的中心并由設置在管狀段上的定位塊定位,漏斗位于桶蓋的上部管段上設有溢料嘴,溢料嘴的出料口下方設有料盒。溢料嘴的高度和管狀導流段伸入粉桶的長度相關,把管狀導流段設置在粉桶的上口中心位置,流動性的金屬粉在流入粉桶內總是按中間高四周低分布,當金屬粉末的中間位置超過導流段從溢料嘴中溢流出時,四周分布的金屬粉也到了粉桶所設定的裝桶量。
本發明的一種釬焊Si3N4陶瓷Ti基高溫非晶釬料及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Ti-Zr-Ni-Cu高溫活性非晶釬料以及制備方法,屬于非晶態和冶金領域的釬焊材料。釬料的組分和含量(按質量百分數配比)為:Ti:30.0~45.0%;Zr:22.0~26.0%;Ni:12.0~16.0%;Cu:15.0~30.0%。該釬料的熔化溫度范圍為1100~1170K,釬焊溫度為1223~1323K。采用快速凝固技術獲得的Ti-Zr-Ni-Cu高溫活性非晶釬料箔和采用常規熔煉技術制備的同成分釬料相比,具有良好的潤濕性和接頭力學性能;采用該非晶釬料真空釬焊Si3N4陶瓷,接頭室溫四點彎曲強度為160MPa;在673K溫度時,接頭高溫彎曲強度為126MPa,在773K時的高溫彎曲強度為83MPa。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包覆型雙金屬復合材料制備工藝及設備,采用感應加熱器對安裝在澆注底板上面的外層復合材料管進行整體加熱到600~1000℃,澆入內層復合材料金屬液,繼續加熱10~50分鐘,啟動升降裝置將加熱器以一定速度向上提升,經5~15分鐘升到保溫圈停止,繼續加熱10~50分鐘,對冒口進行補縮,停止加熱后,制造成界面呈冶金結合的包覆型雙金屬復合材料。組織致密,質量好,工序少,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采用金屬管材取代模具直接成型,可比金屬型鑄造節約15~30%,節省了模具及造型材料和工時,減少了資源和能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檢測管狀基體內壁涂層結合強度的裝置與方法,包括梯形銷、卡盤、殼體、支架、襯套、旋轉軸。先將車削加工過的管狀基體放置于卡盤內側,再對管狀基體內壁進行涂覆,然后將涂層、管狀基體、卡盤、梯形銷安裝在殼體上,最后進行扭轉試驗,并計算結合強度。本發明不僅有效解決了管狀基體內壁涂層結合強度難以檢測的難題,也能夠對機械結合涂層以及超強冶金結合涂層的結合強度進行定量檢測。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可控性強,方法簡便易行,可靠程度高。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江蘇鎮江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