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池柜散熱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冷儲能電池柜散熱系統。
背景技術:
2.電池系統在運行時,電流通過各個電池模塊,因電池模塊內阻產生熱量,若不能及時散熱,將嚴重影響電池的性能,甚至導致系統熱失控,出現安全風險。目前在電池柜內對電池模組散熱的方式通常在電池模組內部設置有用于輸送低溫載冷劑的管道,通過載冷劑與電池模組內部進行換熱達到電池模組降溫的目的。載冷劑的降溫是通過液冷蒸發器采用制冷劑進行換熱,而制冷劑的降溫通常采用風冷的方式。在制冷劑降溫過程中通常采用風冷冷凝器,在風冷冷凝器的一側設置有風扇向風冷冷凝器上輸送外界的空氣,但采用此種方式對制冷劑的制冷效果較低,且影響整個散熱系統的散熱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液冷儲能電池柜散熱系統,旨在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池柜內部的散熱系統散熱效率低的問題。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液冷儲能電池柜散熱系統,用于對電池柜內的電池模組散熱降溫,包括:
5.制冷倉,設置在所述電池柜的底部;
6.液冷蒸發器,位于所述制冷倉內部,所述液冷蒸發器上設置有用于向電池模組內部輸送冷卻后的載冷劑的出液口及用于將經過電池模組后的載冷劑回流到所述液冷蒸發器內部的回液口;
7.風冷冷凝器,位于所述制冷倉內部,所述風冷冷凝器上設置有用于向所述液冷蒸發器內輸送制冷劑的出液管和用于將經過所述液冷蒸發器后的制冷劑回流到所述風冷冷凝器內的進氣管;
8.進風通道,位于所述制冷倉的一側,所述進風通道的出風口朝向所述風冷冷凝器的側面;
9.出風通道,與所述進風通道位于所述風冷冷凝器的同一側,且與所述進風通道沿所述風冷冷凝器的長度方向間隔布置。
1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進風通道與所述出風通道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進風通道的出風口與所述出風通道的進風口分隔成兩個輸風空間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抵觸在所述風冷冷凝器的中部。
11.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進風通道與所述出風通道之間的間距自靠近所述風冷冷凝器向遠離所述風冷冷凝器的方向逐漸變大。
1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風冷冷凝器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兩端分別抵觸在所述風冷冷凝器上及所述制冷倉的側壁上。
13.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出液管與所述進氣管分別位于所述風冷冷凝器上沿所述進風通道與
聲明:
“液冷儲能電池柜散熱系統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