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工藝,特別涉及煤矸石規范化處置新工藝,屬于煤矸石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矸石堆放方式采用分層壓實的方法來堆放矸石。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十六字方針的排矸工藝,即“從向外,從下向上,縮小凌空,分層壓實”,這樣既可以使矸石得到一定程度的壓實,減小空隙率,也可以減小排矸場的斜坡暴露面,因為斜坡上不易壓實,等到一層矸石的堆積完成后,然后再進行下一層的排矸,到整個矸石場停止使用時,形成的是一個封閉良好,表面固化的整體。
具體堆放措施如下:
1、將溝底粘土碾壓、夯實,加強防滲性能;
2、用汽車把松散矸石倒運到溝谷底部,裝載過程中注意上部矸石不能形成滑坡,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3、用推土機把矸石推平,每堆放1m厚的矸石層進行一次壓實,壓實標準為k滲=1×10-5m/s,可有效防治矸石沉陷;
4、對矸石場矸石每堆放3m厚的矸石覆蓋一層30cm厚的黃土,隔絕空氣,預防由于矸石氧化部熱量積聚,引起矸石自燃;
5、每堆高8m建造一個馬道,馬道寬2m,側修建排水溝,防止坡面匯水沖刷坡面;
6、矸石場坡面形成1:2的坡度;
7、對新運來的矸石采取3-6步驟;
圖1給出了煤矸石填埋區橫截面示意圖,黑色部分代表了煤矸石填埋層,壓實厚度為3m,白色隔層代表中間的覆土阻燃隔層,壓實厚度30cm,側面為填埋區邊坡,頂部為填埋區復墾平臺。
現有煤矸石的處置工藝存在的問題:
1、大量消耗黏土資源,平均每填埋一立方煤矸石需要約0.2立方黏土,按照一個處理100萬立方的小矸石場就需要用掉20萬立方土,而且都需要外運,不但消耗量寶貴的黃土資源,還增加了運輸成本,根據考察若干填埋場實際操作時,盡管標準要求覆土0.3-0.50m,實際都在0.20m以下,甚至更低,難以達到覆土隔層的目的;
2、當地粉質土一般壓實后強度較低,密實度不夠,覆蓋層難以要達到1.0×10-7cm/s抗滲指標,使得隔絕空氣和防止水進入的目的難以達到,抗滲不足,會出現滲漏仍存在自燃風險;
3、由于溝底及側邊坡的土質含有大量砂石等,僅對溝底做就地簡單壓實無其他防滲處理措施,根本達不到1.0×10-7cm/s,無法達到防止底部滲漏污染地下水目的;
4、由于黏土壓實后強度低一般在0.2mpa以下,覆蓋黏土遇到降雨后容易軟化無法作業滲漏無法避免,晴天后機械作業時極易造成揚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
聲明:
“煤矸石規范化處置新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