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再生混凝土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的具體步驟如下:步驟一:將待粉碎的混凝土塊沖洗干凈,然后將沖洗干凈的混凝土塊靜置風干;步驟二:將洗凈風干后的混凝土塊投擲于粉碎篩分設備中,投擲適量上述混凝土塊后,啟動粉碎篩分設備;步驟三:粉碎篩分設備啟動一段時間后,取出粉碎篩分設備中篩分出來的合適大小的混凝土塊碎渣;步驟四:用步驟三中取出的混凝土塊碎渣代替砂石天然材料,再加入水泥、水攪拌混勻形成所需再生混凝土;其中上述步驟二以及步驟三中所述粉碎篩分設備,包括機殼(1),所述機殼(1)兩側面均開設有引導口(2),兩個所述引導口(2)對稱布置且均傾斜設置,所述機殼(1)頂部開設有投料口(3),兩個所述引導口(2)內均卡裝有滾輪(4),兩個所述滾輪(4)的轉軸共同固定連接有推料板(5),所述推料板(5)下方固定安裝有與引導口(2)位置平行的第一篩板(12),所述推料板(5)與第一篩板(12)垂直布置,且推料板(5)正面底部兩側均固定連接有與其垂直的連接板(7),每個所述連接板(7)頂端均鉸接有傾斜布置的推桿(8),所述推桿(8)右側設有固定在機殼(1)內壁上的梯形阻擋板(9),所述梯形阻擋板(9)遠離機殼(1)內壁的側面兩側均開設有用于限位推桿(8)移動的引導槽(10),兩個所述引導槽(10)共同滑動裝配有T型刮動板(11),所述T型刮動板(11)的支臂位于推桿(8)上方,所述推料板(5)背面連接有動力機構,所述機殼(1)中部設有第一出料口(16),所述第一出料口(16)上密封卡裝有密封板(17),所述密封板(17)下方設有與機殼(1)內壁密封對接且傾斜設置的第二篩板(13),所述機殼(1)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料口(29);所述T型刮動板(11)中部開設有長條通槽(18),所述長條通槽(18)中部轉動裝配有絲桿(19),所述絲桿(19)兩端均固定連接有與梯形阻擋板(9)正面接觸的磨砂輪(20),且絲桿(19)上螺紋連接有卡裝在長條通槽(18)內的移動塊(21),所述移動塊(21)一端固定連接有用于刮動T型刮動板(11)正面的方型刮動板(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生混凝土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與推料板(5)背面鉸接的驅動桿(6),所述驅動桿(6)傾斜設置且其遠離推料板(5)的一端固定連接
聲明:
“再生混凝土生產工藝”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