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稀土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解氟碳鈰礦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氟碳鈰礦是我國第二大稀土資源類型,其資源儲量約占我國稀土總量的50.6%,是極其重要的稀土生產原料,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攀西。目前,氟碳鈰礦的主流生產工藝為氧化焙燒—鹽酸浸出法,該方法主要是將氟碳鈰礦高溫焙燒,使其充分分解為稀土氟化物、稀土氧化物和稀土氟氧化物,再利用鹽酸溶解,得到優浸液和優浸渣,優浸渣利用naoh堿轉后得到稀土氫氧化物,該稀土氫氧化物水洗脫氟后酸溶,得到優溶液和富鈰渣,優浸液與優溶液混合后除雜,經濃縮再轉入萃取系統分離提純,而富鈰渣通常作為最終產品直接出售。該方法不僅工藝流程長,酸堿消耗量大,堿轉渣洗水過程產生大量的含氟廢水,而且富鈰渣中鐠釹含量高,造成有價元素收率低,嚴重制約了相關企業的發展。因此,開發一種稀土收率高且環境友好的氟碳鈰礦分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分解氟碳鈰礦的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以及其他潛在問題中任一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分解氟碳鈰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氟碳鈰礦氧化焙燒,得到熟礦;
s2)熟礦低溫絡合酸浸,得到浸出料漿;
s3)絮凝沉淀后固液分離,得到含氟稀土料液和酸浸渣;
s4)含氟稀土料液脫氟處理,得到稀土氟化物和氯化稀土溶液;
s5)稀土氟化物利用碳酸鈉堿轉后酸溶,得到稀土溶液;
s6)將s4)得到的氯化稀土溶液與s5)得到的稀土溶液混合后除雜,通過萃取分離得到相應稀土產品。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所述s1)的具體工藝為:焙燒溫度為400~550℃,焙燒時間為1.5~5.0小時,精礦氧化率不小于96%。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所述s2)的具體工藝為:將熟礦與浸出酸按照液固比為3:1~10:1混合,控制熟礦浸出溫度不超過35℃,浸出時間為0.5~5.0小時;酸浸反應結束后,溶液余酸不小于0.8mol/l。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所述浸出酸為鹽酸,鹽酸濃度1.0~3.5mol/l。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所述s4)的具體工藝為:將含氟稀土溶液脫氟措施加熱至溫度為70~100℃,攪拌不少于10分鐘,絮凝沉淀,沉淀中稀土氟化物含量大于96%。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所述s5)的具體工藝為:
s5.1)將氟化稀土在常壓堿轉,堿轉時間1.5~4
聲明:
“分解氟碳鈰礦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