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煤炭資源地下開采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區段遺留煤柱回收方法,尤其是一種適用于資源枯竭礦井區段遺留煤柱分類回收方法。
背景技術: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料,占我國化石能源資源的90%以上,是穩定、經濟、自主保障程度最高的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逐步降低,但在相當長時期內,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不會變化。目前,我國大部分衰老礦井均面臨資源枯竭的窘迫,急需后續的接替資源或進行企業轉型。在此期間,如何維持礦井的穩定生產,解決龐大的單位職工日常生活問題,穩定礦區社會的和諧發展,是眾多衰老礦井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難題。由于衰老建礦時間較長、以往開采技術條件落后及周邊小煤窯掠奪性開采等多種歷史因素,使得礦井煤炭資源采出率很低,導致礦井常規的可采資源迅速枯竭,丟棄了大量的優質煤炭資源。
目前,國內外已經形成了若干關于區段遺留煤柱的回收方法,但相關方法往往存在無法最大程度地回收礦井遺留煤柱資源、回收方法的機械化程度低等一系列缺點;另外,由于區段遺留煤柱的兩側往往是采空區,上覆巖層的大部分壓力會傳遞給區段遺留煤柱,導致區段遺留煤柱的應力集中系數會增大,使區段遺留煤柱的內部煤體產生大量次生裂隙,從而會降低區段遺留煤柱的強度;在區段遺留煤柱現場回收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煤柱突然失穩破壞而引發頂板大面積垮落,甚至會危害到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亟待發明一種既能保證礦井安全高效生產、又能最大限度地對資源枯竭礦井區段遺留煤柱進行回收的新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資源枯竭礦井區段遺留煤柱分類回收方法。
技術方案:本發明的資源枯竭礦井區段遺留煤柱分類回收方法:
步驟1、現場調研資源枯竭礦井以往開采所丟棄的區段遺留煤柱情況,并根據礦井開采技術條件,細化出全礦井可回收區段遺留煤柱,采集可回收區段遺留煤柱區域煤巖層樣品,在巖石力學伺服試驗系統上開展煤巖樣品物理力學特性測試,獲得其物理力學特性參數;
步驟2、根據可收回區段遺留煤柱區域周圍開采狀況,基于煤巖樣品的物理力學特性參數,采用數值模擬軟件對可回收區段遺留煤柱的穩定性進行評價,并對其穩定性進行分類,分為穩定、基本穩定和不穩定;
步驟3、現場從上下兩側向基本穩定和不穩定的可回收區段遺留煤柱內打鉆孔,鉆孔的深度為可回收區段遺留煤柱寬度的1/2,并采用鉆孔應力計及巖
聲明:
“資源枯竭礦井區段遺留煤柱分類回收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