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鉭鈮礦物質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硫酸體系鉭鈮礦加壓分解方法。背景技術:鉭、鈮屬于稀有貴重金屬。鉭具有硬度大、介電常數大、電阻率高、耐腐蝕等優良特性,主要用于生產電容器(占鉭總消費量的60%以上)。鈮則是最優秀的鋼微合金元素,被用作鋼合金添加劑的鈮占到鈮總消費量的90%以上。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和高附加值鋼鐵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促使我國鉭鈮工業急速發展,從而為鉭鈮濕法冶金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目前,國內外鉭鈮企業均采用高濃氫氟酸(60-70%)或者高濃氫氟酸-濃硫酸混合酸在90-110℃來分解鉭鈮礦石。在這種極端條件下,除稀土、堿土元素生成難溶性氟化物或硫酸鹽殘留在渣中外,鉭、鈮及雜質鐵、鎢、錳、鈦、硅等均以氟絡合物形式進入溶液。每噸鉭鈮礦石約消耗氫氟酸4噸,若分解較低品位鉭鈮礦石耗酸量則達到6-8噸。分解后的殘余氫氟酸進入廢液中,廢液經生石灰中和處理后產生10-15噸含氟石殘渣。由于氫氟酸易揮發,酸解過程中,約10%氫氟酸以含氟廢氣的形式揮發,大量的含氟廢渣和廢氣的產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近年來,針對氫氟酸工藝所造成的嚴重環境污染,德國拜耳集團子公司通過改進鉭鈮濕法冶金工藝的內部氫氟酸介質循環途徑,并嚴格控制介質用量,來減少HF等化學原材料的消耗,并且采用真空蒸發回收廢液料中游離HF,同時將生產末端所產生的含氟廢渣用來生產硫酸鈣、氟化鈣或作為其它化學原材料,以減少原料投入和渣的產生。我國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采用先冷凝后淋洗的方法回收HF,回收率約達70%。韓建設等提出了石墨冷凝吸收HF工藝,HF回收率可達50%-80%,回收效果較好。但是以上方法都屬于HF末端治理,代價較大,效果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氟污染難題。另外,近年來隨著鉭鈮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高品位的鉭鈮硬巖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雖然我國已探明的鉭鈮資源較為豐富,儲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鉭鈮礦品位很低,常伴生其它礦物,且嵌布粒度細,屬于復雜的難處理礦物?,F有氫氟酸傳統工藝對難處理鉭鈮資源的分解率不足85%,資源利用率低,造成非常嚴重的鉭鈮資源浪費。如上所述,現行的氫氟酸工藝環境污染嚴重且資源利用率低,這些問題已嚴重制約了我國鉭鈮冶金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開發鉭鈮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冶金新技術,減輕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鉭、鈮的清潔高效提取已成為迫切需要解
聲明:
“硫酸體系鉭鈮礦加壓分解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