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土壤異位清洗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2.一般來講,土壤修復技術主要分為原位修復、異位修復兩大類。其中土壤原位修復技術不需要挖掘和運輸土壤,修復成本較低,但面臨地下水污染,去除效果與持續修復時間難以預測,去除效果受制于場地地質情況等挑戰,因此,原位修復技術一般應用于污染面積大、污染物遷徙較深、污染濃度較低的污染場地;異位土壤淋洗修復技術因其提供了無二次污染、結構簡單、修復周期短、效率高、效果好等特點,但異位修復技術工程費用相對較高,因此常用于開發價值較高且急于開發利用的污染場地。
3.當前我國大型污染場地具有分布范圍廣,涉及行業多;占地面積大,污染情況復雜;污染物種類多,污染嚴重等特性,導致國內工程應用的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類型單一。在大型污染場地治理過程中,熱脫附技術應用廣泛,應用頻率最高,占37%,熱脫附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等能量密集型修復技術占54%。該工藝面臨能耗相對較高,且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尾氣需要進一步進行處理,二次污染防控難度大;部分大型熱脫附設備仍然依賴進口,設備造價高等挑戰。
4.土壤清洗技術是指采用物理分離或增效洗脫等手段,通過添加水或合適的增效劑,分離重金屬污染土壤組分或使污染物從土壤相轉移到液相,并有效地減少污染土壤的處理量,實現減量化。洗脫系統廢水應處理去除污染物后回用或達標排放。該技術在國外應用廣泛,我國已有的關于土壤清洗技術研究進展中,陸炯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異位清洗的土壤修復裝置及其修復方法,提供了完成沉淀物與澄清清洗廢液有效分離的方法;郭書海等提出了水溶態交換態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清洗方法及實驗裝置,該方法采用清洗、過濾、離子交換回收一體化工藝,具有避免了二次污染,結構簡單、能耗低等優點;秦豐林等公開了一種重金屬鉻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復裝置等。關于土壤清洗的修復裝置研究報道眾多,然而面臨單套設備生產能力30~50t/h,該清洗方法需水量較大、清洗后廢水降解復雜等瓶頸,導致我國土壤清洗技術的經濟適用、工程化修復應用較少。
技術實現要素:
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有機物、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的土壤異位清洗修復系統,該系統效率高、周期短,且成本低、無二次污染。
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7.一種土壤異位清洗修復
聲明:
“土壤異位清洗修復系統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