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申請涉及一種銅原料自動化制樣設備,屬于銅精礦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銅礦石經開采選礦后得到銅精礦。為保證銅精礦質量,銅冶煉企業需對進廠銅精礦進行抽樣檢測。
[0003]
現有檢測過程中,進廠銅精礦經取樣,混樣縮分,烘烤測水和研磨過篩等環節制成粒度均勻的粉末樣品后進行檢驗檢測。
[0004]
目前,銅冶煉企業進廠銅精礦原料基本依賴人工制樣,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低,人員勞動強度高,每10萬噸銅產能規模冶煉企業需要約10名以上的制樣人員。另外,銅原料人工制樣工作環境差,對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影響較大。
[0005]
例如某年產10萬噸粗銅產能的規模型冶煉企業,在銅原料制樣方面,每年進廠原料在55萬噸左右(原料含銅量為18%左右的銅精礦),每天平均進廠50-60車(每車均重28噸左右)。采用單車取樣,制樣人員每天大約需制55個樣,所需制樣崗位人員在12人左右。其中縮分人員5人,負責將30-60kg樣品縮分至1.5kg;測水人員兩人配合將樣品放置于105±5℃烤箱中進行烘干測水;制樣人員5人將樣品研磨并全部過200目標準篩。每天一人僅能制10個左右樣品,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0006]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銅原料自動化制樣設備,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制樣過程人工依賴程度高、參與人員量大、人工制樣效率低,操作時間長,連續制樣測量難度大的技術問題。
[0007]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銅原料自動化制樣設備,包括:混樣縮分機、第一傳送帶、第一打碼機、第二稱重傳送帶、第一機械臂、烘箱、混樣研磨機和plc控制模塊,
[0008]
混樣縮分機的出料口與第一傳送帶的第一端相連接;
[0009]
第一打碼機跨設于第一傳送帶上方;
[0010]
第一傳送帶的第二端上設置第二稱重傳送帶;
[0011]
plc控制模塊分別與第二稱重傳送帶、第一機械臂、混樣研磨機、烘箱電連接;
[0012]
第一機械臂設置于第一傳送帶第二端的一側,第一傳送帶、混樣研磨機及烘箱設置于第一機械臂的抓取范圍內。
[0013]
優選地,還包括:第二機械臂、第二傳送帶、第二打碼機,第二打碼機跨設于第二傳送帶上方;第二傳送帶的第一端靠近混樣研磨機的一側設置;
[0014]
第二機械臂設置于第二傳送帶的第一端上;
[0015]
混樣
聲明:
“銅原料自動化制樣設備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