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礦石提鋰生產系統除鉀工藝,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鋰鹽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鋰輝石一直是提鋰的主要原料,組成簡單,含鋰品位高,li2o理論含量8.03%,但由于鈉鉀置換,通常li2o含量2.91%~7.66%(蘇慧等,礦石資源中鋰的提取與回收研究進展.化工學報,2019,70(1):10
?
23.)。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生產過程中k雜質出口較少,因此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k不斷富集在生產母液中容易造成產品鉀污染。一般來說,氫氧化鋰生產線的k會富集在一次蒸發母液,碳酸鋰生產線的k會富集于析鈉母液。
3.目前,生產系統中的鉀主要通過元明粉工段進行去除,該方法簡單易行,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生產系統中k雖然在蒸發的過程中會隨硫酸鈉結晶析出一部分,但是常見k鹽均為可溶性化合物,所以大部分k都會富集于析鈉母液,留存于生產系統,仍會影響品質。同時經蒸發后形成硫酸鉀粒徑偏小,難以分離,影響生產效率。雖然也有一些生產廠家嘗試將母液沉鋰后對li
?
k進行選擇性分離。但是碳酸鋰屬于微溶性物質,li
?
k難以分離;磷酸鋰雖然是一種不溶性沉淀,但是后續從磷酸鋰中鋰回收亦是一個難題。專利(cn102010991b)記載了通過低溫下形成硫酸鋁鉀的方式對鋰云母中的鉀去除生產碳酸鋰的報道。但是該工藝流程長,且形成的硫酸鋁鉀是可溶性物質,其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因此該方法除鉀操作難度較大,暫時未得到大范圍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石提鋰生產系統除鉀工藝,以解決現有的鋰云母中鉀去除工藝流程長,且形成的硫酸鋁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導致除鉀操作難度大的問題。
5.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6.一種礦石提鋰生產系統除鉀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7.步驟1、用濃硫酸將碳酸鋰生產線沉鋰含鉀母液ph調節至1
?
3,得中和前液;
8.步驟2、使用氫氧化鋰生產線一次蒸發富鉀母液將中和前液調節至5
?
8,得中和后液;
9.步驟3、中和后液經過蒸發出硝后生成富鉀析鈉母液;
10.步驟4、向步驟3生成的富鉀析鈉母液中加入鐵鹽,得含鉀母液;
11.步驟5、將含鉀母液升溫至95℃,攪拌反應結晶1
?
3h,得懸浮液;
12.步驟6、將懸浮液沉降進行固液分離,上層清液采用碳酸鈣調節ph至5
?
7除鐵。
13.
聲明:
“礦石提鋰生產系統除鉀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