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濕法冶金方法以及用于執行該濕法冶金方法的氣液固三相濕法反應器。
背景技術:
濕法冶金是將金屬礦物原料在酸性介質或堿性介質的水溶液,以進行化學處理或有機溶劑萃取、分離雜質、提取金屬及其化合物的過程,是一種很常用的礦物分解、提取和除雜工藝。
濕法冶金需要在濕法冶金反應器中進行,因為存在反應介質粘度大、金屬礦物密度大等因素,導致濕法冶金過程中導致固體極容易沉底、氣液固三相接觸不充分、金屬礦物轉化率降低等。
現有濕法冶金反應器的缺陷是:1、進入濕法冶金反應器的氣體產生氣泡大、接觸面小,導致氣體利用率低;2、在設置有曝氣頭的裝置中,存在介質粘度大導致曝氣頭易堵塞、氣體擴散不均勻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增大了氣體接觸面的濕法冶金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操作更加簡單、成本更低的氣液固三相濕法反應器。
為達此目的,一方面,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濕法冶金方法,將冶金物料填入反應釜體中,通過曝氣頭向所述冶金物料中送氣,對由曝氣頭產生的氣泡進行剪切破碎,以得到用于增大氣體接觸面積的小氣泡。
特別是,在濕法冶金的過程中,每100kg金屬礦物的進氣口壓力為0.3mpa-1mpa,氣體溫度為100℃-260℃;進氣口的氣體流量為0.1m3/h-10m3/h。
另一方面,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執行上述的濕法冶金方法的氣液固三相濕法反應器,包括罐裝的反應釜體,在所述反應釜體內的中部或下部設置有曝氣頭,在所述曝氣頭的上方設置有圓盤渦輪槳;所述圓盤渦輪槳設置在攪拌裝置的底端且能隨所述攪拌裝置轉動,以將由所述曝氣頭產生的氣泡剪切破碎成體積更小的氣泡。
特別是,在所述反應釜體內還設置有徑向篩板,所述徑向篩板延伸的方向與所述反應釜體的軸線方向相平行,且位于所述曝氣頭的上方;所述徑向篩板上設置有多個篩孔。
進一步,所述徑向篩板的一側邊貼在所述反應釜體的內側壁上,相對側邊朝向所述反應釜體的軸線方向;所述徑向篩板的上述兩側邊之間的寬度為所述徑向篩板內側直徑的1/15至1/10。
特別是,所述徑向篩板的底邊與所述反應釜體的底面內側之間的距離為所述反應釜體內腔高度的1/15至1/7,所述徑向篩板的頂邊與所述反應釜體的頂面內側之間的距離為所述反應釜體內腔高度的1/5至3/5。
特別是,在所
聲明:
“濕法冶金方法及氣液固三相濕法反應器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