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某鉛鋅冶煉廠現有三條采用富氧底吹工藝的煉鉛生產線,年產粗鉛250,000t左右,98%硫酸236,000t,次氧化鋅20,000t。后續深加工回收工序年產黃金3,300,kg,白銀510t,銻白1,900t,精鉍340t。
該廠每年處理各類含鉛物料510,000t左右,其中有大量含有ZnO、Au、Ag、Cu、Sb、Bi等有價元素的高富含鉛礦。該廠近年來著力發展循環經濟,擴大再生鉛產業,目前每年可穩定回收鉛酸蓄電池中鉛膏150,000,t。另外,該廠鋅冶煉系統及鉛熔煉深加工系統每月返回到原料工序參與重新配料的各類中間物料在3000t以上,其中富含Pb、Au、Ag、Sb等有價元素。該廠鉛熔煉系統所處理原料的物料結構及元素成分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1 各類原料處理量及其成份分析
由上表可看出該廠在處理PbS精礦的同時,還處理大量成分結構差異極大的金礦、渣料及再生鉛膏,由各類物料的成份分析可以看出:
1 在底吹爐處理量穩定的情況下,入爐球料中Pb、ZnO、S品位越高,則底吹爐系統直接產出的粗鉛、次氧化鋅、98%硫酸的產量越大。
2 高銀鉛礦、金礦的投用量越大,后續深加工工序回收的金、銀產量越大;
3 再生鉛膏含Pb品位高,若能大量投用則能有效提高粗鉛產量;
4 中間渣料含Pb品位較低,但其富含品位高,若能及時投用可增加副產品產量。
而在生產實踐中,需要綜合考慮到各類物料庫存情況,爐窯設備運轉情況以及市場行情,及時調整配料結構,以為公司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此即效益化配料。對富含伴生元素的含Pb物料,則稱為效益礦。
在行業內礦粉自給率持續下降,優質礦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單一依靠產量規模來換取效益已不具備競爭力[1]。該廠作為國內最大的電解鉛和白銀生產商,近年來積極探索清潔、高效的綠色可持續冶煉道路,實施效益化配料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2以往配料工藝中存在的問題
2.1 片面追求產量,效益礦投用量少
在開展效益化配料工作之前,在底吹爐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主要產品粗鉛、硫酸、次氧化鋅的產量,對高Pb、高ZnO、高S的物料優先投用。造成部分富含Cu、Sb、Bi等深加工回收元素的礦粉無法及時
聲明:
“富氧底吹煉鉛工藝中效益化配料的生產實踐”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