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提出的分析位于地下礦場采礦巷道上方的層的地質結構以及相對應力變化的方法中,將通過在時間上密切相關地記錄來自地面系統的低頻地震噪聲(Dn.cz.)以及由采礦產生的地震突發(Dw.cz.)而獲得的來自移動測量數據記錄器(3)和來自礦場地震系統的中心站(10)的數據傳輸到固定處理中心(1)。隨后,使用用于所述噪聲記錄的地震干涉測量方法以及用于所述礦場突裂記錄的無源速度和/或衰減層析成像,來處理優選地30秒的時間窗中的呈由采礦產生的低頻地震噪聲(Dn.cz.)和地震突發(Dw.cz.)的三軸記錄形式的所述所記錄測量數據。在此基礎上,針對巖體(7)的所研究區域以所述無源速度和/或衰減層析成像方法確定橫波速度的等值線以及縱波速度的等值線和/或衰減。它們最后將體現采礦巷道(B)上方的所述層中相對應力變化(ΔNP)的平均狀態。在礦場突裂(W)的時刻,位置坐標(X、Y和Z)的參數以及計算出的突裂發生時間(To)與以下相關:礦場地面上記錄的波的三軸低頻測量站(5)的記錄中由此巖層突裂產生的縱波首次進入的時間(Tp),以及從所述縱波的所述首次輸入直到所述巖層突裂(W)的所記錄信號達到每一測量站(5)中的首次最大值為止所述信號的相對應上升時間。在所提出的測量系統中,所述固定處理中心(1)優選地經由GSM調制解調器(2)連接到所述移動測量數據記錄器(3)以及到所述礦場地震系統的中心站(10)上,所述中心站連接到時鐘(GPS)以及可視化信令模塊(11)上,并且經由本質安全的數字傳輸系統(12)以及礦場遠程傳輸網絡(13)連接到至少四個地下測震站(14)和/或至少四個地下地震聽地器站(15)上。
聲明:
“用于分析位于地下礦場巷道上方的層的地質結構以及相對應力變化的方法及系統”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