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申請人及研究團隊(長安大學輕金屬表面強化研究)團隊圍繞輕合金表面處理和成套裝備研制,開展了基礎應用研究,先后開發出鋁合金氣缸表面氧化技術及成套裝備,鎂合金車載控制箱屏蔽涂層,鈦合金船舶器件表面氧化,先進鍍層及激光成型技術等,產生了較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效益,同時培養了一批優秀個碩博師生,促進了國家裝備建設和輕金屬行業發展。
應用案例
1.在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方面,先后采用先進微弧氧化技術在鎂合金輪轂、鋁合金氣缸表面形成高耐磨和耐蝕的膜層,輪轂較原先質量減輕35%,進一步減少能耗,為新一代輕量化電動汽車發展提供了支撐(圖1);先關研究已經授權發明專利2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目前已經和廣本、通用等公司及部分零件供應商進行聯合研發,進入中式階段。
2.在軍工裝備制造方面,特別是近5年,先后和中船重工武漢船舶研究所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建成國內產能最大的微弧氧化生產線,年處理面積超過萬平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表面多功能處理線(圖2)。
3.在石油化工,電力建設方面,依托前期橋梁噴涂重裝防腐技術,與質監局特種設備檢驗檢查院合作,針對鍋爐管束長期熱侵蝕的問題,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晶噴涂表面處理技術,大大提高了管束的耐蝕性,提升了鍋爐服役安全,預期節約成本近千萬元,相關研究成果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成果已經被西安市大數據市場作為典型案例推廣(圖4所示)。
4.在特種電鍍處理方面,針對石油和船舶行業中長期使用的鈦合金管道、接箍及螺母等咬死等問題,開發新型特種環保電鍍技術,在保證環保和可循環利用技術的同時,改善了粘扣問題,增加了工件服役壽命,該技術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發表SCI論文4篇該,技術已經通過國家技術監督中心的實物鑒定,目前正在油田推廣前期產品已經提高服役壽命3倍,節約成本近千萬(圖4所示)。
研發背景
長期致力于產學研聯合發展,以應用為導向,發揮高?;A研究優勢,圍繞軍用和民用交通裝備輕金屬表面功能化方面提供強有力技術和裝備一體化研發。展望未來,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智能交通、裝備結構輕量化和服役安全性要求提升,結構件表面強化技術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重視,開展高性能復合涂層和多工況處理設備的研制,為國家基礎建設提供有力
聲明:
“輕合金微弧氧化表面處理及成套裝備”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