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3D打印增材制造領域以及粉末冶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制備金屬粉末的旋轉離心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加工技術的發展及革新,粉末材料在汽車、冶金、航天、航空、交通運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隨著3D打印技術的迅猛發展,制造領域對于金屬粉末的需求更為迫切。高性能的金屬粉末具有流動性好、粒度范圍窄、成分均勻等特點,但其需要采用先進的制備技術才能獲得。
目前,國內外生產金屬球形粉末的主要方式是霧化法,國內霧化制粉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制備的金屬粉末粒度范圍大,必須經過多次篩分及檢驗才能得到所需的粒徑,生產效率極低,且存在粒度分布不均勻、粉末球形度不佳、顆粒表面存在衛星球以及存在一定數量的空心粉末等缺陷,致使大量高性能金屬粉末依賴進口,嚴重制約國內金屬3D打印增材制造行業的發展。
在眾多金屬粉末制備工藝中,旋轉離心法制粉以其獨特的粒徑尺寸,形貌可控性和較高生產效率,已成為制備金屬或合金粉末的一種重要方法。但現有旋轉離心制粉技術中金屬液由熔煉室流至旋轉離心盤時,雖然具有一定的過熱度,但從熔煉室流出的金屬液與旋轉離心盤存在較大的溫差,從而會導致金屬液的熱量損失,進而影響霧化效果,降低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制備金屬粉末的旋轉離心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由于從熔煉室流出的金屬液與旋轉離心盤存在較大的溫差,從而會導致金屬液的熱量損失,進而影響霧化效果,降低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制備金屬粉末的旋轉離心裝置,包括:熔煉坩堝、中間包坩堝以及電機,所述熔煉坩堝置于所述中間包坩堝的頂部,所述中間包坩堝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熔煉坩堝、中間包坩堝外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加熱裝置和第二加熱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熱裝置、第二加熱裝置以環繞的方式分別設置在所述熔煉坩堝、所述中間包坩堝的外部。
進一步的,所述熔煉坩堝底部設有導流嘴,所述中間包坩堝內部設有液體流道、圓周面上設有液體流出孔、底部設有熔池,所述導流嘴與所述熔池連通,所述熔池頂部與所述液體流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具體為感應線圈加熱和/或電阻加熱,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熱裝置具體為感應線圈加熱和
聲明:
“制備金屬粉末的旋轉離心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