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針對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結構,包括山體(100)、山腳(101)、覆蓋并固定在山體(100)上的夾心攔網(102)、以及設置在山腳(101)上的兩個隔板(103)和兩個人工湖(104),兩個隔板(103)位于兩個人工湖(104)之間,所述山體(100)位于兩個隔板(103)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3)靠近山體(100)的一側設置有多組緩沖擋護過濾機構,所述緩沖擋護過濾機構包括固定在隔板(103)靠近山體(100)一側的固定座(2),固定座(2)的底部與山腳(101)的頂部固定連接,固定座(2)靠近山體(100)的一側底部活動接觸有放置在山腳(101)頂部的L形底板(1),固定座(2)的左側開設有矩形孔(3),隔板(103)靠近山體(100)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與對應的矩形孔(3)相連通的進水孔(4),矩形孔(3)的底部內壁上活動卡裝有過濾板(5),且過濾板(5)的頂部延伸至對應的固定座(2)的上方并固定連接有第一拉環(6),固定座(2)靠近山體(100)的一側設有底部為開口設置的矩形盒(7),且矩形盒(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多個傾斜設置的擋石桿(9),擋石桿(9)的底端延伸至對應的L形底板(1)內,矩形盒(7)的兩側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同一個定位桿(10),且定位桿(10)上滑動套設有移動板(11),移動板(11)靠近山體(100)的一側與對應的矩形盒(7)靠近山體(100)的一側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多個緩沖彈簧(12),移動板(11)遠離山體(10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兩個L形插桿(13),L形插桿(13)遠離對應的移動板(11)的一側延伸至矩形盒(7)外,L形插桿(13)的底端延伸至對應的矩形孔(3)內,固定座(2)活動套設在對應的兩個L形插桿(13)上,L形插桿(13)的頂部一側焊接有第二拉環,L形插桿(13)的頂部內壁與對應的固定座(2)的頂部活動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對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3)的頂部內壁上開設有兩個矩形插孔(14),且矩形插孔(14)的內壁與對應的L形插桿(13)的外側活動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對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3)的頂部內壁上開設有第一矩形穿孔(15),且第一矩形穿孔(15)的內
聲明:
“針對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結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