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低密度ITO蒸鍍靶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根據成分配比要求,將氧化銦與氧化錫進行混合得到混合粉體,然后摻入造粒助劑,得到ITO漿料;二、將ITO漿料進行造粒處理,得到ITO造粒粉體;三、將ITO造粒粉體分成兩部分;四、將第一部分的ITO造粒粉體進行預燒,得到預燒粉體;五、將預燒粉體與第二部分的ITO造粒粉體混合,并進行預壓成型,得到ITO素坯;六、將ITO素坯放入脫脂爐中進行脫脂處理;七、將處理后的ITO素坯放入燒結爐內在常壓空氣氣氛中進行燒結處理。
產品進場前,12道檢測標準,確保機器無大修、無質量隱患、無翻新,更大保障了產品的總體性能。85%的貨源來自海關進口、政府相關部門等,獨有的進貨渠道,純正二手交易,質優價廉。
(1)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可得到含釩硫酸浸出液,浸出率可達99%以上,浸出液釩濃度約20 g·L-1左右。 (2)浸出液通過添加氧化劑氧化溶液中的低價釩,再加NaOH調 pH到2.2,于100℃攪拌1 h,沉淀率約80%,氧化水解沉淀得到的紅釩中釩含量將近65%。氧化-水解沉淀可以有效實現釩的初步除雜與富集,成本低,操作簡單,對環境友好。
在催化劑中引入A,B位元素摻雜,對其離子價態、晶體結構以及氧空位進行調控,改善 ORR 動力學條件,降低 OER 電化學極化以提升其催化性能以及穩定性。
長期從事于稀土冶煉分離生產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多次參與或主持科技項目實施(國家部委級5項,自治區級8項,地市級9項),取得專利22項。榮獲有色金屬工業行業進步二等獎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范”等榮譽。
1)?RuO2與Co3O4能成功的以氧化物形態負載在SiO2上,能生成分散均勻、結晶度較好且具有孔道結構的RuO2-Co3O4/SiO2析氧催化劑,有利于電解液流通和氧氣逸出;
金炳界系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濕法冶金相關的教學、科研與工程化應用工作。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云南省科技強省計劃等各類科研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0余件,參編教材2部。主持研發的原創性技術“鉛冰銅氧壓酸浸-電積銅”、“鉛冶煉煙塵有價金屬綜合回收”、“隔膜電解制備亞錫鹽關鍵技術與裝備”已工業化應用。
在氫化鋯表面制備釔預制層后進行微弧氧化,成功形成了富含四方相氧化鋯(M-ZrO2)與[(ZrO2)0.972(Y2O3)0.028]0.973復合膜層,提高了膜層的致密性和抗裂紋性能。釔元素在膜層中的分布呈現梯度變化,致密層中無裂紋,且越接近基體致密性越高,顯著增強了膜層的阻氫性能。
趙一鳴,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航空裝備結構 - 功能一體化復合材料設計及修復研究,取得空軍航空裝備修理資格證,以第一 / 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十余篇,獲得全軍裝備保障大賽二等獎,SAMPE 復合材料橋梁設計競賽二等獎。
空心微球是由納米顆粒組成的、尺寸在納米到微米范圍、具有中空腔體的多尺度多層次納米結構,與相應塊狀材料相比,他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小的密度以及特殊的力學、光、電等物理性質及應用價值。二氧化硅空心微球是空心微球發展的重點,其主要優勢二氧化硅空心微球作為一種新型無機材料,其粒度分布范圍窄、分散性好、穩定性好、熔點高、比表面積大等特點,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1.緒論;2.位錯與非均勻結構協同調控力學性能;3.納米析出相與位錯協同調控力學性能;4.雙析出相與位錯協同調控力學性能;5.結論
王江,博士 / 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稀土功能材料的相結構、相平衡、熱 / 動力學以及微觀組織結構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西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等 10 余項課題,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73 項目、廣西創新驅動重大項目、廣西創新研究團隊項目等多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 200 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10 余件。
本研究制備了含稀土氧化物(CeO2)的固體聚合物電解質導電材料。當材料中CeO2含量為8wt.%時,材料的結晶度大大降低,材料內部的無定形區域增加,有效地促進了離子傳輸,提高了離子電導率,增加了鍵合過程的峰值電流,提高了鍵合效率。 (PEG)10LiClO4-8%wt.CeO2和鋁箔的鍵合界面清晰,無氣孔或缺陷,鍵合界面抗拉強度達到8.32MPa,拉伸斷裂發生在鍵合母材處。因此,本研究制備的固體聚合物電解質具有良好的鍵合性能,陽極鍵合后可形成理想的鍵合界面。
陳常連,武漢工程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的技術研發工作。先后承擔并完成了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重大項目“超濾/納濾膜用碳化硅粉體的制備、表征及其原位成膜工藝,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承擔 2020 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性能柴油車排氣后處理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工作任務多項;
公司始創于2004年(長沙達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湖南達諾智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向科技實業型企業轉型,2019年與云南能投合資成立云南能投達諾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近二十年來,公司始終專注于有色行業,積累了深厚的客戶基礎和優良的企業信譽。
I received my PhD in chemistry from Menoufia university-Egypt (2010). I had worked in Egyptian Nuclear Materials Authority (NMA) science 2003 till present. Promoted to full professor (2020). I was selected as a foreign expert in the "Hundred Talents Program" of Hunan Province and joined the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rom 2021.
1.儀器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如中階梯光柵,光電檢測器,CCD檢測器等。2.整個儀器的自動化程度有待提升,以及工業外觀設計更具美感。3.期待不久的將來有更多國產化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出現。
張紅英在廣東省科學院資源利用與稀土開發研究所主要從事稀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她的研究重點可能包括稀土元素的分離提取技術、稀土材料的應用、環境影響評估等方面。具體的研究項目和成果可能涉及到如何提高稀土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環境負擔等。
目前許多研究通過元素均勻摻雜、煅燒溫度調控、鈉配比調控制備P2/O3;P2/P3或者其他多相結構;通過元素梯度摻雜、包覆生成雙相或多相核殼結構。大量學術研究證明,多相鈉電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優于單相結構。但是,多相之間相的特定比例在合成過程中難以調控。包覆時殼的厚度也難以精確的掌握。但這些也是在雙相材料中影響鈉電正極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多相鈉電正極材料的精確制備以及工業化的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
尹華意,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高溫熔鹽電解和能源金屬低碳提取與資源化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和企業橫向項目等10余項,開發了萬安級金屬合金電解裝備,并實現了產業化應用。
生物質能定位為“第二農業”。2019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2004年石元春院士,《國家中長期規劃》: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殘留、廢棄生物質;“邊際土地”種植和收獲灌木、草類生物質。年生物量合18.7億噸(干重),折合9.55億噸標煤,可替代全國1/3的化石能源消費量。
目前鋁基板表面附著性不足,在高溫工作和清洗中,容易出現融化脫落變色的情況,影響產品良率。需要多孔氧化鋁的表面形貌改進技術、擴孔可控的工藝參數及孔可控填充產生穩定結構色的關鍵工藝參數。
金屬基復合材料比強度高、比剛度高、耐熱性優良,可廣泛應用于裝備制造領域,具有極高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具有高強硬度和良好的耐熱性能等優點,但同時其塑韌性較差。高熵合金增強顆粒具有金屬特性,可以與金屬基體形成擴散型界面,且增強顆粒本身具有變形協調能力,有望獲得具有良好強韌性的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
岳永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項目特聘教授。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支持、北京市科技一等獎、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IFAM優秀青年科學家等榮譽。 研究方向為新型輕質高強韌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及強韌化機制的原位電子顯微學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 Mater.、JACS、Nat. Commun.、Matter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余篇,授權中國專利40余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區域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優秀青年基金等項目。
實表1000小時,一機一桿,原車原版,車況良好,準新機,現低價轉讓。
CO2資源化可行性途徑分析,李登新,東華大學,課題組在該基礎上建立高活性鈣鈦礦,并使用具有高氣化催化活性的堿金屬對晶體進行修飾,以增加催化劑表面的缺陷數量、增強表面自由能、提升金屬元素與氧之間的交互能力。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2008年在日本廣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8-2012年在日本大阪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學工作。
TOPCon技術最大優勢在于其與PERC電池產線的良好兼容性,常規PERC電池產線只需要額外增加部分設備即可具備TOPCon生產能力。而TOPCon與PERC相比主要變動及新增三個環節設備:硼擴散,隧穿氧化和非晶硅(LPCVD 或 PECVD),去繞鍍清洗。其中隧穿氧化和非晶硅鍍膜為TOPCon工藝的關鍵環節,LPCVD為關鍵設備。目前行業內PERC電池產能在 250GW以上,部分較新的產線都預留有TOPCon電池的升級空間,預計未來2-3年,TOPCon技術將迎來廣泛的應用。
青海鹽湖廢棄水氯鎂石綜合利用,華東理工大學,路貴民 ,1.金屬鎂電解;2.氫氧化鎂及鎂砂制備
蘆露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教授。 2007年考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2010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并獲得中科院院長獎。同年在蘇州納米所國際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調職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副研究員,2014年調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化學院工作至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專項資金等科研項目,并與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富士康中心,中科院化學所等研究機構合作完成研究任務。
電磁提純貴金屬及制備復雜合金的電磁分離攪拌真空熔煉爐,付亞波,浙江臺州學院,一、電磁分離攪拌真空熔煉爐的原理及適用范圍;二、紫銅提純的應用實例;三、白銅B10細化晶粒均勻成分的應用實例;四、大塊鋯基非晶合金的應用實例;五、半固態熔煉銅鋁合金的應用實例
陳雙強,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溫州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高級科學家、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畢業于悉尼科技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化碳材料、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及其在寬溫域、高性能儲能和電催化領域的應用。迄今,獲發明專利授權4項。在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100余篇(總引用數9000多次; ESI高被引論文10篇,H指數為50),其中一作或通訊作者論文40余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Adv. Sci.等。
河北科技大學,祝海濤,Na2WO4含量對鎂合金微弧氧化膜層顏色及耐蝕性的影響,一、 微弧氧化技術研究背景;二、 na2WO4對膜層顏色、厚度、電壓的影響;三、 Na2WO4對膜層形貌及物相組成的影響;四、 Na2WO4對膜層耐腐蝕性能的影響
王東濤,蘇州大學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院 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蘇州大學優秀青年學者。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鋁合金材料設計,鋁合金強韌/服役性能機理研究等。近五年,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企業橫向課題等研發項目7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3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5項,授權20項。擔任多個SCI期刊審稿人。
TOPCon組件封裝技術開發,封裝過程中電池功率和轉化率降低明顯,如何選擇合適封裝材料和封裝工藝,可以減少此影響。同時降低TOPCon電池使用成本。
冷卻及烘干系統設備在冶金和粘濕物料領域的應用案例,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有限公司,郭廣龍,1.產品介紹;2.典型工程實例;3.松靈簡介
許孫武(1995—)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研究生。目前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進行電子封裝用低溫復合焊料設計與可靠性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于JMRT、JAC、MC等SCI論文;國際IEEE頂級電子封裝會議2篇;其他論文3篇;發明專利授權1項,受理1項;曾獲得第七屆黑龍江“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