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7月15日消息,市場研究機構Rho Motion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6月,全球電動車(涵蓋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同比激增24%,總量攀升至180萬輛。這一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和歐洲市場在電氣化轉型方面的持續推動。
智利礦業巨頭Antofagasta最新運營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銅產量達31.49萬噸,同比增長11%。產量提升主要得益于選礦廠效率改善,同時凈現金成本降至1.32美元/磅,同比降低32%。公司維持全年66-70萬噸的產量目標不變。
全球礦業巨頭Rio Tinto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銅產量達22.9萬噸,同比增長15%。其中蒙古Oyu Tolgoi礦地下開采產能大幅提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智利Escondida礦產量保持穩定,而美國Kennecott礦產量因維護計劃有所下降。
近日,加拿大鎢礦商Almonty Industries Inc.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資本市場,股票代碼為“ALM”,上市首日股價即呈現上漲態勢。截至相關報道發布時,Almonty的股價已攀升至4.77美元,高于其設定的4.50美元發行價。
禾潤旗下無錫禾潤時代與達偉新能源簽訂首批Voltara S 15kWh家用儲能系統框架協議,標志其儲能產品正式規?;?、市場化。Voltara S以高安全磷酸鐵鋰、智能BMS及靈活部署優勢滿足家庭儲能與備電需求。達偉在戶用儲能渠道深厚,合作將加速產品落地。禾潤同步輸出培訓、售后、數字化供應鏈等全流程支持,并持續迭代技術、擴展產品,攜手伙伴共建綠色、安全、經濟的能源生態。
挪威鈦企Norsk Titanium近期獲得兩份新訂單,分別來自工業與國防領域。工業訂單涉及美國能源部專用設備的高溫鈦部件,國防訂單為美軍工承包商原型部件生產。公司CEO表示,其快速等離子沉積技術(RPD)可顯著縮短交付周期,未來將在航空航天主業外持續拓展這兩大領域。
該項目將分階段替換現有288臺預焙陽極電解槽,采用行業領先的AP60技術新一代電解槽,單槽產能提升15%的同時,直流電耗可降低至12,800kWh/t-Al以下。
7月11日,萬向錢潮披露,萬向一二三同步推進硫化物與聚合物兩條固態電池路線,目標覆蓋無人機、機器人、eVTOL等新興場景,研發與量產節奏符合預期。
EVTank最新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球高倍率電池出貨量41.5億只,同比增長30.9%。其中,圓柱形產品占81.4%,繼續主導市場;中國企業一舉拿下前十強中的八個席位,億緯鋰能、江蘇天鵬、新能安等榜上有名,僅韓國三星SDI位居第一。高倍率電池已滲透電動工具、eVTOL、儲能調頻等十余個高速成長場景,成為繼動力電池之后中國鋰電產業的新“長板”。
Mkango資源公司日前宣布,其位于伯明翰的新工廠成功生產出首批再生稀土合金。該工廠采用獨特的氫處理技術對磁體廢料進行回收利用,初期產能為每月0.5噸,計劃年底前提升至每月2噸。再生合金中稀土含量超過28%,將用于磁體制造。
加拿大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近日獲得歐洲知名電動汽車電機供應商的稀土永磁體訂單。產品將由Neo在愛沙尼亞的新建工廠生產,預計2026年中啟動商業交付。該工廠初始產能2000噸/年,未來計劃擴至5000噸/年。
加拿大北方石墨公司(Northern Graphite)宣布將在法國投建天然石墨負極材料工廠,直接對接歐洲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以北美唯一在產礦山Lac des ?les為資源后盾,采用“礦山—提純—負極一體化”模式,目標2027年起向歐洲主流電池廠批量供應高純球形石墨,年產能可滿足約35萬輛電動汽車負極需求。此舉被視為歐美在關鍵礦物領域“去風險”合作的最新落子,也將重塑全球電池負極材料供應格局。
英國能源安全與凈零排放大臣Ed Miliband 7月9日正式簽署開發令,BP-EnBW合資的Mona海上風電項目獲得1.5 GW建設許可。項目投運后可為約100萬戶家庭供電,并將于2026年啟動海上施工,成為英國第四輪租賃中首個獲批的大型海上風電場,為政府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50 GW目標注入確定性增量。
2025年7月11日,Argosy Minerals宣布與阿根廷薩爾塔省電力公司EDESA簽訂40 MW電力基礎設施協議,為旗下的Rincon鋰礦項目提供穩定綠電。該協議不僅解決了年產1.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的能源瓶頸,也標志著項目正式由建設期轉入全面投產倒計時,預計2026年開始對外銷售,鞏固Argosy在南美“鋰三角”的戰略地位。
精控能源與芬蘭AEMA OY簽署戰略協議,兩年內在芬蘭部署300臺PotisMobile移動儲能,總容量196MWh,實現北歐市場突破。AEMA負責選址、審批及電網接入,精控提供設備、集成和運維,形成“本地化+技術”互補模式。項目將工商業變為智慧能源節點,緩解可再生能源間歇性,滿足環保高標準,樹立靈活高效能源體系標桿,彰顯中國儲能創新實力。
7月10日,奧來德在長春新區啟動OLED關鍵功能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占地13.6萬平方米,聚焦光敏聚酰亞胺、薄膜封裝、低溫彩膠、發光材料等核心品類,規劃千噸級產能,投產后可顯著緩解高端顯示材料進口依賴,提升我國OLED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國內OLED材料與設備領軍企業,奧來德深耕行業20年、科創板上市4年,堅持“專精特新”,以“材料+設備”雙輪驅動,打造國際一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助力我國從“顯示大國”邁向“顯示強國”,并為“長春光谷”建設提供關鍵支撐。
Taseko礦業公司發布技術報告更新,確認其加拿大Yellowhead銅礦項目開發價值翻倍。該項目具備年產1.78億磅銅的產能潛力,有望成為北美地區重要銅礦資產,開發前景廣闊。
Sentinel礦表現突出。2024年,該礦生產了23.1萬噸銅,超過第一量子全年43.1萬噸總產量的一半。此外,第一量子近期還完成了Kansanshi銅礦和Enterprise鎳業務價值12.5億美元的擴建項目。
韓國鋼鐵巨頭浦項制鐵集團的電池材料制造子公司Posco Future M與一家日本主要電池制造商簽署了石墨負極供應協議。根據協議,Posco Future M將向該日本電池客戶供應其世宗工廠生產的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用于日本制造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這一合作不僅展示了Posco Future M在石墨負極材料領域的技術實力,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電池材料市場的地位。
美國硅基電池公司OneD Battery Sciences位于華盛頓州摩西湖鎮的試點制造工廠在運營不到一年后便關閉了。該工廠曾被寄予厚望,用于生產下一代電池的硅負極產品SINANODE。然而,受關稅政策影響,OneD不得不做出這一艱難決定。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美國電池制造行業面臨的政策挑戰,也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