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礦產作為工業民生發展的基礎資源,是國家工業發展潛力的體現,在我國傳統的采礦工作中,尾砂、廢石等礦產廢料的排放量占礦產資源開發總產量的85%,這意味著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因此,我國當前的礦產資源的開采必須應用到現代化的采礦理念和采礦方法,以此來減少礦產廢料的排放量,降低或避免礦產廢料的排放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優化礦產開采工作,實現“綠色采礦,推動我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對現代采礦理念與充填采礦技術在我國采礦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現代采礦理念,充填采礦,發展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TD85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0-0339-01
21世紀被稱為孕育奇跡的時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高科技信息產業的崛起,這個時代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在如此迅速、大規模的工業發展時代,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超過了以往的需求。因此礦產資源的開發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開采深度加大,開采對象所處的地質環境更為復雜,開采難度逐步增加。同時,鑒于傳統采礦的效率低下,對資源的浪費巨大,對環境的影響嚴峻等諸多問題。在這種艱難的境況中,技術成為了關鍵。要想實現礦產的可持續開發和高效利用,推動工業發展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必須要進行采礦理念和采礦技術的革新。遵循“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引入現代采礦理念,充分利用先進的充填采礦技術,推動傳統采礦方式向現代采礦方式的轉變,進行“生態采礦、“綠色采礦、“可持續采礦[1]。
一、傳統采礦理念及其危害
傳統的采礦理念是把礦產資源開發放在首位進行,即先開采,再治理。首先不考慮礦產開采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而是直接進行開采工作。待開采完以后再對周圍環境進行治理和恢復。然而已經受到破壞的環境是不能通過后期工作恢復到原樣的,無法從根本上對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因此,傳統的采礦理念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并逐步為工業發展斷絕后路,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具體危害有以下幾點:
(一)礦產廢料的排放危害周圍生態
在傳統的礦產資源開采工作中礦產廢料的排放量高達礦產資源開發總產量的85%[2],并且久居不下,在礦產開采結束后,這些礦產廢料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一直被堆放在地表,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也對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二)礦
聲明:
“探討現代采礦理念與充填采礦”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