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鉆井鉆探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礦區地下水三維數值模型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2.由于礦藏的不可移動性,導致礦山在長期開采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情況,不僅破壞了區域動植物系統,而且導致區域水系結構出現了嚴重的毀損。
3.現有的礦山環境治理方法與生態修復技術通常是基于渣場區域的地下水文勘查狀況進行的,而目前的地下水文勘查不夠直觀,也無法用于進一步的預判,為更進一步的預測渣場區域的地下水影響程度,建立渣場區域的地下水三維數值模型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礦區地下水三維數值模型構建方法,以克服現有相關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5.為此,本發明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6.一種礦區地下水三維數值模型構建方法,包括步驟s100,水流模型、溶質運移模型選??;s200,評價區地地下水數值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軟件進行數值離散;s300,模型識別校正及擬合。
7.在可能的一個設計中,通過概化得到的非均值各向異性等效連續介質模型,地下水穩定運動數學模型為
[0008][0009]
式中:h—地下水水頭(m);kx,ky,kz—各向異性主滲透系數(m/d);ss—含水層儲水率(1/m);γ1—模擬區域第一類邊界;γ2—模擬區域第二類邊界;h0(x,y,z)-含水層初始水頭(m);hr(x,y,z)-第一類邊界條件邊界水頭(m),q0(x,y,z)-第二類邊界單位面積過水斷面補給流量(m2/d);ε-源匯項強度(包括開采強度等)(1/d);ω-滲流區域。
[0010]
在可能的一個設計中,溶質運移控制方程為
[0011][0012]
式中:r-阻滯系數;ρ
b-介質密度;θ-介質孔隙度;c-地下水中組分質量濃度;介質骨架吸附的溶質質量濃度;t-時間;d
ij-水動力彌散系數張量;v
i-地下水滲流速度;w-水流的源和匯;c
s-源中組分的質量濃度;λ
1-溶解相一級反應速率;λ
2-吸附相反應速率。
[0013]
在可能的一個設計中,步驟s100之前,還應進行滲透系數、降雨入滲系數以及彌散系數的確定。
[0014]
在可能的一個設計中,滲透系數如表所示,
[0015][0016]
在可能的一個設計中,降雨入滲系數如表所示,
[0017]
地貌+巖性灰巖+
聲明:
“礦區地下水三維數值模型構建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