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循環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
全國釩資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交流會,于2020年11月2日至4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召開。主辦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釩資源清潔利用專業委員會,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攀枝花學院,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有色技術平臺
都時禹,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和美國普渡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2009年7月-2013年12月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分別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和客座科學家。都時禹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期間,主要承擔核燃料和核材料關鍵物理性質的理論計算工作。
田森林,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皣腋邔哟稳瞬拧碧仄附淌?、“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產業創新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從事多介質污染協同防控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學術論文1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授權發明專利80余件,其中國外發明專利7件。20項授權專利通過專利許可和專利權轉讓實現成果轉移
氣態膜法廢水脫氨技術高效、節能、無二次污染;既可作為某些廢水處理的“開路先鋒”,也可作為 “殿后部隊”,應用于多種行業氨氮廢水處理及氨資源化回收
劉偉,正高級工程師,工學博士,中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現任中鋁集團首席工程師、沈陽鋁鎂院科技管理部經理,主要從事綠色高效鋁鋰輕金屬電解技術開發,承擔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國家級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4件,獲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項,中鋁集團第四屆科技創新杰出成就獎1項、全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獎。
轉讓急急處理開山368二手鉆機,有意者電聯。
1.先進能源材料評估的痛點;2.我方解決方案及部分案例;3.公司介紹
韓鳳蘭,教授,碩士生導師,北方民族大學循環經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寧夏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第八屆分析測試協會理事、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無機材料測試技術分會理事、寧夏材料研究學會理事、寧夏回族自治區藥學會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寧夏計量學會常務理事、粉煤灰與煤矸石專委會委員。
隨著通訊、新能源應用和移動電器的應用增加,儲能電池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隨之而來產生的廢舊電池也不斷增多。 此類鋰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主,主要來源有基站、信號塔、機房等,報廢共享充電寶也是集中來源之一。
Si-Ti在>650℃發生反應生成Ti5Si3,Ti5Si3熱穩定性差,在>1100℃時發生回溶。根據Ti-Si相圖,室溫時Si的固溶度極低,>1000℃時Si在β-Ti中固溶度>2%,Si元素易擴散至Ti基體中。EBSD及EPMA結果顯示Ti5Si3主要分布在基體中,表明絕大部分Si在燒結升溫、保溫過程中擴散固溶至Ti基體中,隨后降溫冷卻時固溶度降低析出Ti5Si3。
張國義,中南大學材料加工碩士,魏橋研究院技術專家,10余年研發實踐經驗。曾就職于敏實、福耀集團,從事高端汽車鋁飾件業務的產線規劃建設、產品及工藝開發等工作,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并反超。目前從事高性能(吸能、耐蝕、高導等)鋁合金材料的研發及工程化應用工作。
朱陽戈現任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選礦研究設計所副所長、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副主任,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縱向項目10余項,作為負責人完成企業委托課題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組織全國性學術會議4次,多次參與制定國家資源領域科技發展規劃。
智慧能源運維控制發展戰略規劃:冶金行業能源轉型變革;“智慧”冶金運維(智能料場、智能物流系統、智能工業爐、智慧鐵水運輸系統等)。創新研究環境建設:推進新能源、儲能和機器人智慧運維等應用領域的示范工作,建設智慧能源技術在冶金行業應用的發展環境和平臺。
車文芳,土家族,黨員,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中南大學在讀博士,現任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擔任公司人才池選冶組組長。被聘任為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洛陽市第九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洛陽市“三八”紅旗手。十七載春秋,深耕于有色與黑色金屬的實驗研究與實踐前沿,主導并實施了三道莊礦、上房溝礦涉及鉬、鎢、銅、鐵、螢石及硫等復雜礦物回收技術的五十余項重大技術攻關與應用項目。同時跨越重洋,多次到巴西博阿維斯塔礦山,組織并參與鈮磷選礦技術指標優化。授權專利20余項;
化學實驗室暖通系統設計新趨勢,防城港市東途礦產檢測有限公司,韋亮平,在工作時間,排風和補風系統自動同時開啟,同時自動聯動噴淋塔的自動噴淋加藥功能。此時,補風系統會根據各房間排風量的變化自動調節補風量,確保實驗室呈微負壓狀態。
李濤,研究員,山東省科技專家,濱州市政協科技信息特邀顧問,聊城市有色金屬產業科技專家顧問團副主任,JMA、JMST等期刊審稿人。研究方向:輕質金屬腐蝕防護;功能涂層設計構筑與應用;先進表面工程技術。主持及參與縱向經費1200余萬元;授權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余項;榮獲2023年度再生資源行業十佳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獎,JMA CONTRIBUTION AWARD。
梁志敏,河北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河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選,美國肯塔基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計算機輔助焊接工程專委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機器人與自動化專委會委員,河北省焊接學會理事,河北省增材制造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智能化焊接、先進連接技術、電脈沖處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轉讓自己用的日立200電三挖掘機,車況精品性能免檢,沒活轉讓了,有需要的聯系我,到手不用添錢維修直接使用
新能源電池不同健康狀態下的性能評價,韓廣帥,同濟大學,對于多極耳卷繞的電池單體,在卷芯R角處,快充一定循環(30)即會在R角處出現枝晶(但由于枝晶生成的過程中非常軟,最后趨于橫向生長,不會刺穿隔膜);電解液漫潤不好或負極存在非活性物質也會出現理枝晶。鯉枝晶的存在會和電解液發生副反應,形成非導離子和電子的物質(如Li,COLi等)及區域,在此區域就會出現內阻相對較大,久而久之出現堆積、熱聚集等現象,慢慢的灼穿隔膜,形成微短路導致電池單體間出現壓差,若及時發現并報警會免于電池熱失控。
鄭默,副研究員,201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并于當年留所工作,于202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促會;鄭默共發表論文30余篇,創建兩套自主軟件GMD-Reax和VARxMD,均實現成果轉化,已推廣至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相關企業共20余家;其研究方向為大規模反應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的發展和在固體能源和液體燃料中的應用。
基于高品質結構鋼應用的典型新能源車底盤輕量化軸桿件開發,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馮毅,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機軸轉速提升及輕量化、制造節能減排需求,定制化開發微合金話的優質結構鋼,進行新產品開發;對某新能源車企車型原ZTP-53A永磁電機用電機軸進行了材料和零件性能的對標分析;開展電機軸新鋼種選型行業調研分析及原材料分析,提出了選材建議;根據技術開發目標,已完成電機軸結構設計,提出了輕量化方案;完成了基于新材質電機軸制造工藝研究及成品件試制;
顏井沖,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程系主任,安徽省優青,青年皖江學者。主要從事煤化工與環境催化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及青年項目、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先后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中南大學重金屬冶金與先進材料研究所教工黨支部書記,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副院長。兼任湖南省先進有色金屬與新能源材料中試平臺主任、失效動力電池資源循環利用全國循環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新能源材料發展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儲能電池材料的設計與開發、失效動力電池清潔回收與循環利用、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等。
固廢儲能技術在消納清潔能源領域的應用,沈陽工程學院 ,馬安君,提供工業用熱(蒸汽400°C以下,熱風200 °C 以下)和生活用熱與其他相同類方式混合,做混合儲熱,如熔鹽形式、相變形式、水蓄熱形式等,可充分利用廢棄物資源,將其高效、高質、高量轉化,比如廢渣、煤粉、礦產、赤泥等,有效地解決了固廢處理和清潔能源消納的雙重難題,適用于不同場合,可用于110kV、66kV、35kV、10kV、380V電壓級別,可模塊化安裝,以20MW為一個單元進行組建。
孫方遠,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主要從事干熄焦流程中的運動和傳熱優化,以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用、新能源等領域涉及的微納米材料傳熱研究。發表SCI論文3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
博士生導師,從事耐火材料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主要方向有傳統氧化物耐火材料、賽隆復合耐火材料、阿隆及鎂阿隆復合耐火材料。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煉、建材工業和煤化工等領域用新型耐火材料研究與評價。
“2023新能源材料優秀企業及人物”表彰活動開啟啦!快來看看有哪些入選優質企業和優秀個人吧~
陜西陜西維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維德科技”)成立于2004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985”、“211”工程院校以及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煤炭專業院校,集博士、教授及企業實踐專家于一企,是一家在管理信息化和控制智能化領域擁有多項獨立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公司先后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IS0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雙軟認證”、“安全防范認證”等國家認證,并被列為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實習基地。 公司公司相繼為神華集團、中煤集團、華能集團、河南能源、山西煤銷集團、伊泰集團、徐礦集團、榆林市政府等國內多家大型企事業、集團公司提供了信息化管理應用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湖南雙峰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輕金屬及工業電化學研究所所長,學院青年科協副主席。2005年畢業于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專業,同年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2007年提前攻博,并于2011年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為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熔鹽化學與技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功能電極材料的制備、表征、應用及循環研究,具體涉及光(電)催化材料的制備與應用、濕法冶金過程節能、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回收與再利用以及能量儲存與轉換關鍵材料。
劉龍成,瑞典皇家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博士,瑞典皇家工學院核廢物工程專業教授,高級研究員,博導及教研室主任。中組部“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南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及學科領軍人才。 主要從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與新能源等領域的科研及教學工作。包括:1)反應運移數值模型的開發與應用(核素THMC遷移模型,核廢料處置安全與行為評估模型,廢液地下擴散、吸附與反應模型);2)粘土膠體化學(膨潤土凝絮及膨脹性質的研究,膨潤土侵蝕行為及其危害的研究);
賴延清,工科博士?,F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輕金屬及工業電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輕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金屬學會熔鹽化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美國礦物、金屬及材料學會(TMS)會員、國際電化學會(IES)會員、美國化學會(ACS)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