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長春市新湖鎮榆樹村成功完成“構網型車網互動(V2G)充電樁”離網運行試驗。該試驗以一輛民用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儲能電源,成功為12千瓦農用水泵連續供電3.1小時,滿足了4畝水田的當日排灌用電需求。此次試驗探索了主網故障時臺區主動離網運行的新機制,展現了新能源汽車從“儲能載體”向“可用電源”的功能躍升。
2025年7月18日,中廣核和田洛浦20萬千瓦/80萬千瓦時獨立新型儲能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達5.34億元,核心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規劃建設200MW/800MWh儲能電站。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2025年上半年,新疆在儲能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新增儲能并網規模達到2.5GW/8.3GWh,位居全國第二,其中鋰電在儲能技術中占比達96%。得益于新型儲能的發展,新疆電網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4.6個百分點。這些儲能設施在用電低谷時儲存新能源電力,高峰時釋放,有效平抑了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保障了電力的穩定供應。
7月18日,臺兒莊區公示潮實新能源年產5萬噸鋰電正極材料項目環評。項目位于臺兒莊經濟開發區,占地約2.4萬平方米,分兩期各建2.5萬噸生產線,共安裝32臺高混機、輥道窯、破碎除鐵等設備,以碳酸鋰、四氧化三錳為原料,經混料—燒結—破碎—除雜流程,最終形成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產能。
紫金礦業近日成立全資貿易子公司"福建紫金礦業貿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人民幣。新公司將開展金屬礦石貿易、新型功能材料銷售及電池等新能源相關業務,標志著集團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的戰略布局。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安徽綠沃循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公示。該項目位于安徽舒城經濟開發區,新建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建筑面積約125000平方米。項目采用先進的磷酸鐵鋰電池黑粉濕法全資源化回收技術和磷酸鐵鋰電池精準分離技術,購置自動化破碎分選機、MVR蒸發結晶裝置等智能化設備,搭建退役鋰電池循環利用及材料再制造綠色化智能化產線。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處理5萬噸退役鋰電池的能力,對當地乃至全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歐洲儲能市場正經歷關鍵轉型,傳統電網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的適配性短板日益凸顯。天合儲能與世界領先的太陽能逆變器制造商Power Electronics(PE)共同探討構網技術的實際應用,推出Elementa系列儲能解決方案,具備毫秒級響應能力,可穩定電網頻率與電壓,支持黑啟動功能。該系列采用液冷技術,具備寬溫域運行能力,模塊化預裝設計簡化運輸與現場組裝流程,AI驅動的智能運維系統提升安全性與可靠性。截至2024年,天合儲能電池艙及系統銷售覆蓋全球六大市場,累計出貨10GWh,其中歐洲市場累計出貨超2GWh。
2025年7月18日,甘肅電投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與華潤電力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甘肅民勤100萬千瓦風電項目獲得核準。該項目是騰格里沙漠600萬千瓦新能源大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甘肅省民勤縣南湖鎮。項目計劃安裝160臺6.25MW風電機組,預計將成為推動當地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項目的核準標志著其正式進入建設階段,為甘肅省的能源結構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市發改委近日批復豐臺區大紅門集美家居廣場2MW分布式光伏車棚項目資金申請。該項目由北京首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裝機容量1.92兆瓦,建成后將有效提升區域清潔能源利用效率。
2025年7月21日,豪鵬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其固態電池技術通過模塊化集成技術與動態熱管理系統的深度耦合,實現了能量密度的突破性提升,并在保證高安全性的基礎上,為機器人行業提供可靠的能源解決方案。這一技術特別適用于人形機器人和四足機器狗等復雜運動場景下的持久作業需求,為機器人行業的能源供應提供了新的選擇。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騰格里公司(寧夏電力)寧湘直流配套固原1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順利完成首臺風機吊裝,標志著騰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風電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該項目位于寧夏固原市,規劃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約20億千瓦時,跨區輸送至湖南。作為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寧電入湘”工程是我國首條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對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和拓展東中西部跨區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7月17日,“烏海市融媒體中心”傳來一則重磅消息:由清陶(烏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導建設的固態電池專用材料項目,已正式邁入試生產階段,這一進展標志著該項目在固態電池產業發展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
近日,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公示,江西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4GWh鋰電池系列產品項目(重大變動)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通過審議,吉安市新干生態環境局正式作出批復決定。這一總投資超10億元的省級重點項目,因生產規模調整及工藝優化需重新履行環評手續,標志著項目進入建設新階段。
2025年7月19日,優優綠能宣布計劃在深圳市光明區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放電設備智能制造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預計不超過8億元人民幣,預計2029年12月31日前完工。這一項目的建設將有助于優優綠能進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車充放電設備領域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甘肅省蘭州新區的新能源材料產業迎來重大進展。甘肅金麟鋰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預計2025年8月調試產線,年底或2026年初正式投產。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分兩期建設,每期設計產能10萬噸/年。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有力促進蘭州新區鋰離子電池產業聚鏈發展,推動甘肅省乃至全國的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
近日,福建省福鼎市福鼎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了《福建省賽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電池材料循環利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一次公示。該項目標志著賽邦新材料在推動新能源電池材料循環利用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項目主要以三元黑粉、MHP(氫氧化鎳鈷錳)、粗硫酸鎳、粗碳酸鎳等為原料,通過先進的濕法浸出工藝和萃取工藝,轉化為鎳鈷錳硫酸鹽、氫氧化鎳、四氧化三錳、四氧化三鈷、電積鎳及碳酸鋰等新能源電池材料。
最新數據顯示,7月1-13日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達57.1萬輛,同比增長7%,新能源車占比突破58%。批發端表現同樣亮眼,新能源車型占比達56.9%。市場分析顯示,汽車消費結構持續優化,電動化進程加速推進。
阿曼2025年前五個月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11.5%,較2024年底實現翻倍增長。其中風電光伏項目加速推進,帶動相關金屬材料需求上升,五個風電項目正在招標,總裝機超1吉瓦。
中偉股份印尼南加里曼丹產業基地首批生產設備日前順利到港,標志著該項目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這批設備將用于建設先進的三元前驅體生產線,項目預計年底投產,將進一步強化公司在鎳鈷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全球布局。
安徽世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在阜陽建設年產2GWh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3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一億只電池。該項目將促進鋰、鎳、鈷等關鍵金屬材料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