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包括邊坡、蓄水池、過濾池、水泵和滲流管,滲流管位于邊坡上,過濾池中設置有吸附層,水泵的入口位于蓄水池中、出口與滲流管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和過濾池底部連通;所述吸附層上表面位于所述蓄水池和過濾池的連通口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層位于所述過濾池底部,所述過濾池與蓄水池之間的連通口中設置有過濾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中部設置有過濾部件,所述過濾部件位于連通口上方,所述吸附層放置于過濾部件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位于所述邊坡和過濾池之間且處于邊坡的下端;所述過濾池和蓄水池頂部均設置有篩網;所述蓄水池的篩網上還設有蓋板,用于封閉蓄水池頂部。
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部件為過濾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池與蓄水池經中間隔板連通,所述中間隔板下部設置有通孔以連通過濾池與蓄水池。
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礦山開采是一種獲取資源的重要方式,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但同時也導致了生態破壞。開采時會導致植被破壞、土壤破壞,同時開采出的礦石中含有部分對植被有害的有機、無機組分,這些組分會隨著降雨等累積到水中造成水體污染,開采完成后我們常常需要再造植被,然而用污染后的雨水澆灌植被成活率較低,因此,有必要對水體進行凈化。
對此,中國申請專利CN202020027595提供了一種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其利用輸送系統對水體進行過濾、吸附來改善類水質,凈化后的水體滴灌植被可以明顯提高植被的成活率。然而該系統還存在一些缺陷,其蓄水池與過濾池經過濾層分開,吸附層位于蓄水池底部,大量水未經過吸附層充分吸附就直接穿過過濾層進入了過濾池,吸附層的吸附作用未充分發揮,水質仍然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
聲明:
“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系統”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