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礦床簡況
大紅山Ⅰ號銅礦帶深部礦床屬于玉溪大紅山礦業有限公司地下采礦部分。Ⅰ號銅礦帶礦體呈緩傾斜、傾斜產出,礦體傾角在12°~55°之間,平均傾角35.7°,礦體厚度在1.7~24m之間,平均厚度6.9m。礦體頂、底板、夾層巖性由一套火山噴發沉積變質的變鈉質凝灰巖、石榴黑云角閃片巖、石榴黑云白云石大理巖等含鐵銅的巖石組成。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以弱裂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簡單類型。礦體埋深在50~950m之間, 共有表內外礦量6843.35萬t,平均Cu品位0.61%,SFe品位20.33%。銅礦體礦量主要賦存在200~700m標高,400~500m及500~600m標高的深部礦體為首采地段,采礦方法為點柱式上向水平分層充填法,礦床設計開采規模為150萬t/a。
2 充填系統運行狀態及存在的問題
充填系統服務于Ⅰ號銅礦帶深部150萬t/a及III-IV礦體80萬t/a采礦項目,由美國管道系統工程公司與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共同承擔完成,于2012年12月20日進行帶漿試車。自Ⅰ號銅礦帶充填系統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通過相關人員的不懈努力,充填制備站的運轉逐步趨于正常。但在設備運行情況、造漿效果、水泥固結效果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設備情況
目前充填制備站濃度計等設備還未到位,在今后的生產實踐中很多儀器、設備還需改進和更換?,F在設備方面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討論。
2.1.1 噴嘴
噴嘴布置在立式砂倉錐形底部五個環狀噴管上。噴嘴在環狀噴管上沿環狀圓周等距分布,安裝角度為仰角45°和15°,相鄰兩噴嘴相互錯開,即一個15°一個45°。環管內的水壓或氣壓通過噴嘴排出,使砂倉錐形底部沉砂松動并與水充分混合,達到均勻放砂的目的。
在增加砂倉內部兩個環管前,砂倉內部尾砂易板結、造漿效果不好、放砂不連續,改造后板結問題和放砂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但造漿效果仍然達不到要求。另外由于噴嘴柱狀體上布置有小孔,以15°仰角布置的噴嘴上的小孔,在供氣或供水時可能會磨蝕砂倉內壁。
2.1.2 濃度計
原設計中濃度計安裝在立式砂倉和攪拌桶之間的管線上,利用放射源測砂漿濃度。由于放射源濃度計采購有一定困難,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濃度計
聲明:
“大紅山鐵礦深部Ⅰ號銅礦帶充填生產實踐問題探討”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