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結合我國銅礦石選礦技術的發展,探討了銅礦選礦設備選擇、新工藝的研究和應用概況,指出了一些高效選礦設備和工藝的研究及應用,對于提高銅精礦產品質量、促進銅礦石的合理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銅礦選礦,選礦設備,設備選擇,新工藝,金屬礦產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D95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25-015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5.077
銅礦是金屬礦產中重要的礦種之一,為提高銅和伴生金屬的回收率,降低生產成本,采用高效低毒選礦藥劑,減少環境污染,優化工藝流程。對主要設備的選擇,除立足于成熟的銅礦選礦設備外,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近年生產出來的先進高效、節能環保的選礦新設備、采用新工藝。
1 選礦的工藝及流程
選礦在碎磨工藝作業時都是以“多碎少磨為原則,研發和優先采用具有高效節能功能的最新工藝流程和市場推出的綠色環保新設備。通常在采用這些高效、節能、環保的新設備時,在碎磨作業工藝流程這道工藝時,應該對設備進行適合礦場礦產的相應改進:確定好合理的破碎時間、磨礦粒度的大小,對破磨作業時間可做相應的調整、調整磨機的轉速與磨礦介質相配,使用最新研發的新材料鋼球、襯板、助磨劑等。
例如:礦場是浸染狀銅礦石,常采用的是一段磨細度-200網目約占50%~70%,1次粗選,2~3次精選,1~2次掃選的基本流程。如果銅礦物的浸染粒度比較細,就可以考慮使用分階段磨選流程。在處理斑銅礦時通常采用粗精礦再磨—在精選階段的磨選流程,先進行一段的粗磨、粗選、掃選后,再將粗精礦再磨、再精選,將得到高品質的銅精礦和硫精礦。致密的銅礦石由于是黃銅礦和黃鐵礦致密共生,而黃鐵礦往往被次生銅礦物活化,黃鐵礦含量較高,難于抑制且分選困難。在分選的過程中要求同時得到銅精礦和硫精礦。通常選銅后的尾礦就是硫精礦。礦石中如果脈石含量超過20%~25%,為得到硫精礦,需再次分選。在致密銅礦石處理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兩段磨礦或階段磨礦,磨礦的細度要較細。
2 銅礦主要設備選擇原則和依據
(1)設備選擇應與選廠規模相適應,選擇設備的形式應與礦石性質相適應,滿足工藝流程的要求,(2)選用質量優良、節能高效、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的國家定型產品或經過鑒定確認可以推廣使用的新設備,并綜合考慮設備的性能和價格,(3)選用工作可靠
聲明:
“銅礦選礦設備探討”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