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輸送帶雙向自動糾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內容:通過在靠近尾輪的位置,在下輸送帶上方分別給左右兩側施加向下的側推力,使輸送帶左右雙向受力,側推力使輸送帶形變與尾輪失去90°的平衡角,旋轉中產生向左和向右的物理偏移力得到雙向自動糾偏力的方法;
通過在靠近頭輪的位置,在上輸送帶下方分別給左右兩側施加向上的側推力,使輸送帶左右雙向受力,側推力使輸送帶形變與頭輪失去90°的平衡角,旋轉中產生向左和向右的物理偏移力得到雙向自動糾偏力的方法;
所述側推力應用到尾輪下方時,因輸送帶沒有載料,很小的側推力即可讓輸送帶形變與尾輪結合,在旋轉中產生很大的自動糾偏力,所述糾偏方法可產生杠桿效應;
在靠近尾輪的下輸送帶上方的左右兩側分別施加向下的側推力,使下輸送帶左右雙向受力;或者,在靠近頭輪的在上輸送帶下方的左右兩側分別施加向上的側推力,使上輸送帶左右雙向受力;側推力使輸送帶形變,輸送帶旋轉中受到向左和向右的糾偏力能夠平衡物理偏移力,實現雙向自動糾偏;
通過兩側的兩個托輥分別施加在輸送帶(8)兩側的糾偏力實現對輸送帶(8)的雙向自動糾偏;
所述糾偏力的大小是可調的,通過對現場工況對輸送帶(8)所承受負載的重量、負載的落料角度進行計算,找到合適的傾斜角,保證輸送帶(8)所承受的跑偏力小于糾偏力;
所述的輸送帶雙向自動糾偏方法采用輸送帶自動糾偏裝置,輸送帶自動糾偏裝置包括:第一托輥(2)、第二托輥(3)、調節桿;所述第一托輥(2)和第二托輥(3)分別設置在輸送帶(8)的兩側,用于提供防止輸送帶(8)跑偏的側向壓力;所述第一托輥(2)、第二托輥(3)能夠在所述調節桿的帶動下偏轉;
輸送帶自動糾偏裝置還包括鋼架(9);鋼架(9)平行于輸送帶設置;調節桿包括第一調節桿(4)和第二調節桿(5);第一調節桿(4)和第二調節桿(5)均安裝在鋼架上;
第一調節桿(4)和第二調節桿(5)均垂直于鋼架(9),且能夠相對于鋼架(9)移動;第一調節桿(4)和第二調節桿(5)均為螺紋桿,且均與鋼架通過螺紋連接;
第一托輥(2)的一端與第一調節桿(4)的下端通過第一萬向節(6)連接;第二托輥(3)的一端與第二調節桿(5)的下端通過第二萬向節(7)連接;第一托輥(2)的另一端與鋼架(9)鉸接;第二托輥(3)的另一端與鋼架(9
聲明:
“輸送帶雙向自動糾偏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