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礦井井底手動搖臺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礦井井底用手動搖臺。
背景技術:
2.立井罐籠提升中,需要用礦車來運輸礦石及材料,在井口、井底、中段位置需要加裝罐籠與水平巷軌道連接裝置的活動平臺來保障礦車進出罐籠,連接裝置主要有搖臺、支罐器、罐座,其中搖臺使用最普遍,而現有操作搖臺的方式存在不方便對搖尖進行自動復位的缺陷,使得工作人員需對搖臺再次進行復位,從而不方便工作人員對搖尖進行操作,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礦井井底用手動搖臺,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井井底用手動搖臺,具備了方便對搖尖自動進行復位的優點,解決了現有操作搖臺的方式存在不方便對搖尖進行自動復位的問題。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礦井井底用手動搖臺,包括支撐座,所述支撐座內腔的背面固定連接有滑桿,所述滑桿的外表面滑動套設有滑筒,所述滑筒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第一固定環,所述第一固定環的頂部焊接有彈簧,所述第一套筒內腔的兩側均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頂部貫穿第一套筒并延伸至第一套筒的頂部,所述伸縮桿表面的頂部套接有第二固定環,所述彈簧遠離第一固定環的一端與第二固定環的底部焊接,所述伸縮桿遠離第一套筒的一端通過活動軸活動連接有第二滑塊,所述支撐座內腔底部的前后位置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板,兩個所述連接板相對視的一側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轉桿,所述轉桿的表面均套接有連接塊,兩個所述連接塊的頂部焊接有搖尖,所述轉桿表面的靠前位置套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套接有拉桿,所述拉桿的右側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內表面與第二滑塊的外表面滑動連接。
5.優選的,所述支撐座內腔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頂部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有搖臂。
6.優選的,所述支撐座內腔底部的左側焊接有第一承載塊,所述搖尖的底部焊接有第二承載塊,所述第一承載塊的頂部與第二承載塊的底部緊密貼合。
7.優選的,所述搖尖右側的外表面與搖臂左側的內表面之間距離為兩厘米。
8.優選的,所述搖尖的左側通過固定塊焊接有軌道接頭。
9.優選的,所述彈簧的拉伸長度大于伸縮桿與第一套筒之間的伸縮距離。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聲明:
“礦井井底用手動搖臺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