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簡易水熱法將MoS2納米片錨定在經堿活化后的HNTs表面,構筑0D-1D核殼結構型MoS2@HNTs礦物復合材料; 在外界超聲機械應力作用下,MoS2@HNTs材料能夠使3,3‘,5,5’-四甲基聯苯胺(TMB)顯色,表現出類似于辣根過氧化物酶的仿生催化活性; 材料催化活性和親和性的增強主要歸因于埃洛石的負載使材料具有優異的二硫化鉬分散性、豐富的表面催化活性位點以及快速的壓電電荷遷移效率,從而促進了材料活性自由基的生成。
1.研究背景與意義;2.低品級石灰石特性;3.分級提質關鍵技術;4.梯級綜合利用模式;5.經濟評價與展望
對于高通量實驗室,氧氮氫分析儀搭配全自動進樣器可顯著提高分析效率。 Eltra新型自動進樣器具有一個帶有32個坩堝位置的樣品轉盤,以及一個配套設計的坩堝盒。
Si-Ti在>650℃發生反應生成Ti5Si3,Ti5Si3熱穩定性差,在>1100℃時發生回溶。根據Ti-Si相圖,室溫時Si的固溶度極低,>1000℃時Si在β-Ti中固溶度>2%,Si元素易擴散至Ti基體中。EBSD及EPMA結果顯示Ti5Si3主要分布在基體中,表明絕大部分Si在燒結升溫、保溫過程中擴散固溶至Ti基體中,隨后降溫冷卻時固溶度降低析出Ti5Si3。
張國義,中南大學材料加工碩士,魏橋研究院技術專家,10余年研發實踐經驗。曾就職于敏實、福耀集團,從事高端汽車鋁飾件業務的產線規劃建設、產品及工藝開發等工作,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并反超。目前從事高性能(吸能、耐蝕、高導等)鋁合金材料的研發及工程化應用工作。
目前就職于蘇州大學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服役高強韌鋁合金成分設計、加工、組織性能調控。主持國自然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各一項,產學研合作三項,參與國自然聯合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項目,發表30余篇SCI,專利10項,2022年入選江蘇省“卓越博士后計劃”。
謝紅波,大連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和材料學院雙聘副教授,校分析測試中心電鏡平臺負責人。近5年來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在內的科研項目共計6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PRL,Nano Lett.,Acta Mater.,IJP等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0多篇;申請授權發明專利8項;獲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科研獎勵近10項。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八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材料表征分會理事,《JMA》和《MRL》期刊青年編委等職務。
水處理設備智能化制造
基于熱還原法選擇性回收廢舊鋰離子電池中的鋰資源,肖杰鋒,華僑大學,1.研究背景;2.主流回收技術現狀;3.熱還原法的發展;4.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本科和碩士階段均就讀于蘭州理工大學,目前研二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亞穩態金屬材料;指導老師為趙燕春教授;有1篇SCI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