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預告數據,這家以電子新材料、合金材料為主營業務的科技型企業,預計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間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3億元至6.63億元區間,與上年同期2.26億元的凈利潤相比,增幅預計達到157.48%至192.81%。
銀河磁體近日公布其主力產品產能數據,其中粘結釹鐵硼磁體年產能約4000噸,熱壓釹鐵硼磁體年產能300噸,釤鈷磁體年產能200噸。公司表示正持續拓展產品應用領域,鞏固現有業務優勢。
生益科技7月14日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14億至14.5億元,同比增長50%-56%。業績增長主要源于覆銅板銷量提升及產品結構優化,子公司生益電子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高進一步推動利潤增長。
華宏科技發布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達7000萬至8500萬元,同比激增30至37倍。業績飆升主要受益于稀土產品價格企穩回升,公司在資源綜合利用和永磁材料領域的布局開始釋放效益。
出售萬怡400型8聯直進式拉絲機,電機功率15kw,收線630工字輪。
近日,亞克斯公司黃山銅鎳礦30#礦體改擴建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企業產能提升50%的戰略目標圓滿落地。這一跨越不僅破解了深部資源開發的技術瓶頸,更以創新驅動和管理升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0袋脈沖除塵器屬于工業環保設備,其核心功能是通過過濾和脈沖清灰技術高效捕集工業生產中的粉塵顆粒物,直接服務于大氣污染治理需求。 ?
中國能建西北院總承包的鄂爾多斯萬成功200MW/800MWh電網側儲能電站,6月30日正式轉商運營。項目創新融合195MW/780MWh磷酸鐵鋰和5MW/20MWh水系液流儲能,實現全球兆瓦級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首次應用,成為內蒙古首批獨立儲能示范標桿。投運后,可顯著提升區域新能源消納與電網調節能力,為后續風光大規模開發提供樣板,并助力內蒙古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
成都啟動2025年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應用,首批推廣500輛,含客車40輛、貨車460輛,由氫燃料電池系統企業牽頭聯合整車、運營、加氫等單位組成“示范應用聯合體”自愿申報。項目以場景示范帶動產業鏈突破,要求燃料電池系統功率≥50 kW、-30 ℃可啟動,電堆密度≥2.5 kW/L,整車純氫續航≥300公里,并提供5年或20萬公里質保,鼓勵探索70 MPa高壓運行。
7月9日,好風光氫能聯合陽明電力與鄂托克旗政府簽署2GW風光氫醇一體化項目框架協議,擬建年產80萬噸綠色甲醇。好風光氫能以氫能裝備、氫基能源貿易和投資為核心,已形成資源—裝備—儲運—加注全鏈條閉環,提供綠氫全場景解決方案。鄂托克旗表示項目契合國家能源戰略,將全流程服務,推動新能源上下游集聚,共同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7月11日,明陽氫能與Qair Brasil在巴西福塔雷薩簽署20MW制氫裝備合作協議,明陽將負責H2BRASIL項目首期設備供應及運維,計劃2026年交付4臺1000方制氫系統。此舉標志中巴歐企業在綠色氫能領域合作突破,亦為明陽深耕巴西可再生能源市場奠定基礎,雙方后續將共擴綠氫產能并本地化制造。
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西北院近日連續中標青海德令哈、格爾木各350MW全國首批光熱示范項目核心設計,拉開我國第三代大容量光熱技術規?;蚰?。兩項目總投資各50億元,建成后將年均供綠電約10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53萬噸,顯著優化區域能源結構。西北院承擔除鏡場外全部系統設計,鞏固其光熱全系統集成領跑地位,并為GW級基地提供技術樣板,助力“雙碳”目標與產業自主升級。
7月11日,東山精密公告其新加坡子公司以3000萬美元受讓CRPIF基金份額,正式切入光伏、風電及配套儲能賽道?;鹨幠?.5億美元,四年投資期、五年退出期,重點布局中國及東南亞新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雖不足公司凈資產2%,卻為PCB龍頭鎖定綠電成本、打開車載儲能與儲能BMS的第二增長曲線。
中建五局中標重慶理文造紙200萬噸綠色新材料及全球研發中心項目,合同額10億元,占地約千畝,涵蓋化學紙漿、食品級包裝紙、衛生原紙等全產業鏈。項目投產后年營收約200億元,成為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關鍵一環,以綠色高端、國際化標準補強西南新材料鏈,為成渝雙城經濟圈注入新動能。
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政府會議室里氣氛熱烈,一場關乎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簽約儀式在此舉行。鄂托克旗政府與深圳市好風光氫能科技公司、浙江陽明電力建設公司正式簽署框架協議,共同開啟2GW風光氫醇一體化及年產8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的建設大幕,為當地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EVTank最新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球高倍率電池出貨量41.5億只,同比增長30.9%。其中,圓柱形產品占81.4%,繼續主導市場;中國企業一舉拿下前十強中的八個席位,億緯鋰能、江蘇天鵬、新能安等榜上有名,僅韓國三星SDI位居第一。高倍率電池已滲透電動工具、eVTOL、儲能調頻等十余個高速成長場景,成為繼動力電池之后中國鋰電產業的新“長板”。
7月13日,紫金礦業正式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達23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約54%,這一盈利水平甚至超越了2023年全年業績,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安徽鹽湖特立鎂二期廠房進入收尾,新增140臺CNC、2條噴粉線及8臺650噸壓鑄機,樓板承重1.5噸/㎡實現“重型設備上樓”,投產后鎂鋁合金汽車零部件月產能8–10萬件,全年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
7月9日,云南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在紅河州瀘西縣正式投產。園區由紅河州政府、瀘西縣政府與魏橋集團共建,規劃面積8377畝,總投資已超70億元,首批193萬噸低碳鋁生產線同步點火。全面達產后,云南電解鋁運行產能將從581萬噸提升至650萬噸,躍居全國第二,標志著“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印尼國有阿薩漢鋁業(Inalum)宣布將在二期擴建后把電解鋁產能由30萬噸/年提升至90萬噸/年,并研究進一步增至100萬—105萬噸/年的可行性;同步推進曼帕瓦200萬噸/年氧化鋁項目,總投資44億美元。廉價煤電、鋁土礦出口禁令與青山、宏橋等中資巨頭的涌入,正把印尼推向全球電解鋁新增產能第一極,但電力和基礎設施瓶頸仍是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