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在兩個月磨底后突破6.9萬元/噸,呈“V型”反轉;期貨主力合約亦連漲逼近7.4萬元。高成本礦山停產檢修、夏季集中檢修及技改,使供給階段性收緊,低價資源見頂,邊際成本抬升。盡管全球鋰仍供大于求,但5—6月低于6.5萬元/噸的低價庫存已快速出清,剛性采購重現。上市公司業績預告由虧轉盈,二級市場能源金屬板塊連續走強,產業鏈對鋰價反轉預期升溫。業內預計碳酸鋰正走出底部,成本中樞上移,2026年或迎新一輪上漲周期,10萬元/噸被視為對產業鏈最健康的價格區間。
中國恩菲主編的《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陰極銅》行業標準獲批發布,將于2026年2月正式實施。該標準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陰極銅產品的碳足跡核算規范,將助力銅冶煉企業精準量化碳排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發布的還包括鉛錠、鋅錠等相關標準。
近期碳酸鋰價格持續上行,市場呈現回暖跡象。受供需關系改善及短期市場情緒推動,A股鋰礦概念股業績普遍向好,部分企業實現扭虧為盈。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碳酸鋰價格或維持偏強震蕩格局,產業鏈聯動效應進一步增強。
常州經開區宋劍湖光電科技港啟動3.76MW/7.524MWh儲能項目,與園區6.168MW光伏長廊、屋頂及車位光伏并網,依托星星充電智慧平臺,打造“光儲充”閉環微網:午間存綠電、夜間釋高峰,削峰填谷、穩供精密產線,并以峰谷套利、需量管理降低用能成本;預計年省電費數百萬元,減碳26%,節煤6600噸。項目成為全市近零碳園區樣本,吸引18家綠色企業集聚,助力常州年內建成71MW光伏、18MWh儲能集群,年減排超4萬噸,為區域“雙碳”目標提供可復制范式。
近日,湖南瀘溪縣20MW/40MWh用戶側儲能電站正式破土開工。該項目由安徽陽光優儲新能源有限公司與瀘溪本地骨干企業湖南瀘溪明天電力公司合作建設,標志著瀘溪縣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廣東新能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近日在廣州花都啟動建設,預計2027年投產。該項目包含2GWh儲能制造中心、年處理6萬噸動力電池回收產線,將為大灣區提供超40%的動力電池再生材料。
7月20日,寧夏創盛年產60萬片8英寸碳化硅襯底片項目開工,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體基地,形成“襯底—外延—器件—應用”的全產業鏈,助力銀川從“光伏材料集聚區”邁向“半導體全產業鏈高地”,支撐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走向全球。
近日,九江市共青城生態環境局就江西江銅硅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江銅硅瀛”)在共青城布局的年產1000噸硅碳負極材料一期項目,正式對外發布了環評公示信息,標志著這一新能源領域重點項目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廣東省新能源循環經濟零碳智慧產業園廣州總部項目于2025年7月21日在廣州花都奠基,預計2027年6月前投產。該項目作為廣東省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將建設2GWh新型儲能智造中心、年處理6萬噸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中心等設施,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創新、智能生產、生態循環于一體的零碳智慧產業園,助力大灣區新能源循環經濟的發展。
廣東德慶縣人民政府于2025年7月18日印發《德慶縣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將優化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開發模式作為實現碳達峰的重要抓手。方案提出通過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推動用能方式轉變、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等多方面措施,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為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能建天津電建承建的國內最大單體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烏蘭察布中金數據低碳算力基地首批風、光機組近日并網。項目含200兆瓦風電、100兆瓦光伏及45兆瓦/180兆瓦時儲能,配套220千伏升壓站和智慧平臺,為零碳算力園區直供綠電,就地消納可再生能源,提升區域供電可靠性。工程創新“源網荷儲”協同體系,實現能源與算力動態匹配,緩解電網調節壓力,成為國家“雙碳”戰略示范標桿。
7月14日,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宣布,已與中國電動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弗迪電池(FinDreams Battery),以及全球知名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CATL)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這一舉措旨在借助中國企業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加速必和必拓礦山開采的脫碳化進程。
近日,中國鹽湖所屬青海匯信2萬噸/年碳酸鋰項目一次性投料試車成功,順利產出合格產品。2025年6月成為項目關鍵產出期:繼6月2日輸排鹵系統成功通水后,6月10日投料試車順利開展,6月17日首批產品正式下線。這標志著總投資22.9億元的鹽湖開發項目全線投產,較預定工期提前13天。項目的成功投產不僅提升了中國在碳酸鋰領域的生產能力,也為全球新能源市場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
7月18日國新辦發布會上,工信部表示將以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四大行業,從原料、用能、工藝、產品四方面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力爭廢鋼鐵、廢銅、廢鋁再生資源使用比例分別提升至22%、30%、25%;加快氫能、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化工等領域的規?;瘧?;攻關綠氫冶金、無炭陽極等革新技術;推廣節能玻璃、水性涂料等綠色產品,實現“擴綠增效”。
山東7月16日發布《零碳園區建設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成約15個省級零碳園區。方案以“近零”排放為目標,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就地消納光伏、風電、生物質等綠電,同步發展氫能、地熱等多能互補供熱體系;構建新型配電網、微網和儲能系統,支持鋰電池、氫儲能等技術應用,實現園區能源低碳化、多元化、智能化運行。
硅寶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建成3000噸/年鋰電池用硅碳負極生產線,并于2025年正式投產使用。該硅碳負極材料主要用于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制備,適用于液態、半固態和固態電池。此外,公司5萬噸/年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及專用粘合劑項目實施順利,為未來進一步擴大產能奠定了基礎。
Arctial將在芬蘭Kokkola與Kronoby工業區建設歐洲30年來首座全新電解鋁廠,計劃2029年投產,年產55萬噸低碳鋁。項目采用力拓AP60技術,依托當地無碳電力、深水港和成熟礦產鏈,旨在助推歐洲鋁業2050年碳中和??尚行匝芯恳押?,2026-2027年做最終投資決定。
7月15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建設的哈密1500MW光熱儲多能互補項目汽輪機基礎正式澆筑。該項目為全球單期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工程,年發電量預計29億千瓦時,可減排二氧化碳225.6萬噸,計劃2027年建成投運。
江西江銅硅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硅碳負極材料項目一期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該項目位于九江市共青城,已完成樁基工程,7號廠房正進行基礎澆筑。預計8月前完成部分廠房建設,年底前完成全部主體工程。
創維光伏在滁州建成國內首批零碳智慧園區,6.5MW光伏、1.8MW/2.9MWh儲能、虛擬電廠及智慧能源系統協同運行,年發綠電8000MWh,減排7300余噸CO?,實現運營零碳。公司通過集裝箱一體化設計、黃金傾角車棚、彩虹長廊等四大創新場景,將發電、儲能、充電、運維、碳資產管理整合為可復制的一體化方案,完成從設備商到零碳生態構建者的轉型,并向行業開放共享,為國家零碳園區建設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