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天壕集團在邵武金塘工業園啟動5.8億元生物質集中供熱項目,用地152畝,一二期全面投產后年供蒸汽160萬噸,可替標煤20萬噸,消納農林廢棄物56萬噸,直接降低園區企業20%以上用能成本,并憑零碳熱源助出口歐盟減免碳稅。項目一期僅用4個月完成審批、8個月即可投產,年產值3億元、納稅4000萬元,為打造“零碳”園區、千億氟新材料集群提供綠色動能,并示范“金塘速度”,吸引更多閩商返鄉投資。
7月8日,安徽宇州彈簧家用電器及新能源汽車配件項目在金安經開區奠基。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媛媛宣布開工,園區與企業、建設方代表共見證。項目占地47畝,投資5億元,建設廠房及綜合樓,投產后年產5億元,納稅1500萬元,帶動500人就業。宇州彈簧作為美的、海爾核心供應商,此次布局金安,引入先進設備與技術,既拓展自身發展空間,也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金安承諾“有事服務好、無事不打擾”,以一流營商環境護航項目快速建成達效。
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1688萬輛,其中汽車新注冊登記1250萬輛,同比增長0.68%。新能源汽車表現尤為亮眼,上半年新注冊登記量達562.2萬輛,同比增長27.86%,創下歷史新高,占汽車新注冊登記量的44.97%。
鑫鉑股份正式對外發布重大項目中標公告,宣布公司成功中標某新能源汽車企業動力電池托盤型材供應項目,中標總金額約7.57億元。
埃及紅海之濱,77臺遠景EN-171/6.5MW智能風機迎風矗立,標志非洲最大風電項目Amunet 500MW全容量并網。項目年發23億千瓦時,可點亮80萬戶家庭,減排100萬噸二氧化碳,為埃及“2030愿景”注入綠色動能。建設中,遠景團隊巧用“小風季”搶裝,零事故提前三月竣工,化解風沙、文化與地緣多重挑戰。依托全球20余國研發與制造網絡,遠景風機已出口6.8GW,連續三年占中國風機海外訂單六成,成為非洲及全球零碳轉型的關鍵力量。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客車累計出口達2082輛,同比增長45%,市場份額達27.29%,穩居行業第一。這一成績不僅刷新了比亞迪自身的半年度出口紀錄,更在全球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競爭中占據了領先地位。
有研新能源材料(江西)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一期工程日前通過江西省新余高新區規劃驗收。該項目一期總投資1.8億元,建成年產3000噸鋰離子電池新型正極材料生產線,包括3條自動化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
容百科技仙桃基地鈉電正極材料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領先的正極材料產線。企業同時宣布進軍磷酸鐵鋰領域,計劃在歐洲建設首條萬噸級高端產線,持續鞏固新能源材料領域競爭優勢。
7月12日,南湖賓館見證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簽約儀式——中國一汽與長春市政府攜手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協議的達成,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汽車行業激起千層浪,其中一汽 - 大眾全新新能源車型落戶長春的消息,更是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設計規范》等304項能源行業標準,其中21項聚焦新型儲能領域,覆蓋液流電池、鐵鉻液流電池、光伏熔鹽儲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及壓縮空氣儲能六大技術方向。此次標準體系的系統性構建,標志著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從技術探索邁向規范發展新階段,為能源綠色轉型與“雙碳”目標實現注入強勁動能。
7月11日,東山精密公告其新加坡子公司以3000萬美元受讓CRPIF基金份額,正式切入光伏、風電及配套儲能賽道?;鹨幠?.5億美元,四年投資期、五年退出期,重點布局中國及東南亞新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雖不足公司凈資產2%,卻為PCB龍頭鎖定綠電成本、打開車載儲能與儲能BMS的第二增長曲線。
海油工程在珠?;亟ǔ蓢鴥群Q笥蜌庋b備領域最大的光儲充一體化項目二期,光伏裝機9300千瓦,年均新增綠電920萬度。兩期總裝機1.58萬千瓦,25年可發清潔電近4億度,減排20.6萬噸,使基地可再生能源滲透率達45%。項目同步配置400千瓦時儲能與智慧管理系統,毫秒級響應削峰5%,并打造3500米光伏車棚、83%建筑表皮發電,以“綠色制造、智慧用能”理念提升土地與建筑效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能源清潔化。
唐山港京唐港區源網荷儲一期項目首根樁基澆筑完成,標志工程全面開工。項目裝2臺6.7MW智能風機,年發電3300萬度,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既優化港口能源結構,又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唐港股份落實生態文明的關鍵舉措。
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政府會議室里氣氛熱烈,一場關乎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簽約儀式在此舉行。鄂托克旗政府與深圳市好風光氫能科技公司、浙江陽明電力建設公司正式簽署框架協議,共同開啟2GW風光氫醇一體化及年產8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的建設大幕,為當地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近日,兗礦能源(01171)在資本市場上掀起波瀾,以高達144億元的現金投入,完成對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有限公司(簡稱“西北礦業”)51%股權的收購,成功實現控股,展現出其在能源領域擴張的堅定決心與強大實力。
7月12日,中核集團“國鈾一號”示范工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產出首桶天然鈾,開建僅一年即達產,創國內鈾礦建設新速度。項目以CO?+O?地浸、數字建井、遠程智控等第三代技術為核心,資源回收率提升一倍,碳排放降八成,全面達產后年產千噸級鈾,為我國核電擴張提供“綠色糧倉”。
7月12日,中國一汽與長春市政府簽署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確定紅旗品牌與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將在長春密集投放8款新能源車型,并同步推進產業鏈升級、核心技術攻關與“零碳工廠”建設,目標在2027年前形成年產值超千億元的東北新能源整車集群。
寧夏回族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新突破,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在全區電源結構中占比達到60%,首次超越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寧國運靈武等多個大型光伏項目近期并網發電,推動當地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美國政府7月7日簽署行政令,計劃逐步取消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聯邦補貼。相關文件指出,當前補貼政策導致可再生能源項目過快擴張,可能影響電網穩定性。這一政策調整或對美國能源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江西上饒綜合保稅區7月8日正式封關運行,將重點發展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首單業務由晶科能源完成,其光伏組件順利入區。該保稅區將構建"保稅+"產業生態,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