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經開區宋劍湖光電科技港啟動3.76MW/7.524MWh儲能項目,與園區6.168MW光伏長廊、屋頂及車位光伏并網,依托星星充電智慧平臺,打造“光儲充”閉環微網:午間存綠電、夜間釋高峰,削峰填谷、穩供精密產線,并以峰谷套利、需量管理降低用能成本;預計年省電費數百萬元,減碳26%,節煤6600噸。項目成為全市近零碳園區樣本,吸引18家綠色企業集聚,助力常州年內建成71MW光伏、18MWh儲能集群,年減排超4萬噸,為區域“雙碳”目標提供可復制范式。
廣東新能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近日在廣州花都啟動建設,預計2027年投產。該項目包含2GWh儲能制造中心、年處理6萬噸動力電池回收產線,將為大灣區提供超40%的動力電池再生材料。
廣東省新能源循環經濟零碳智慧產業園廣州總部項目于2025年7月21日在廣州花都奠基,預計2027年6月前投產。該項目作為廣東省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將建設2GWh新型儲能智造中心、年處理6萬噸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中心等設施,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創新、智能生產、生態循環于一體的零碳智慧產業園,助力大灣區新能源循環經濟的發展。
山東7月16日發布《零碳園區建設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成約15個省級零碳園區。方案以“近零”排放為目標,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就地消納光伏、風電、生物質等綠電,同步發展氫能、地熱等多能互補供熱體系;構建新型配電網、微網和儲能系統,支持鋰電池、氫儲能等技術應用,實現園區能源低碳化、多元化、智能化運行。
創維光伏在滁州建成國內首批零碳智慧園區,6.5MW光伏、1.8MW/2.9MWh儲能、虛擬電廠及智慧能源系統協同運行,年發綠電8000MWh,減排7300余噸CO?,實現運營零碳。公司通過集裝箱一體化設計、黃金傾角車棚、彩虹長廊等四大創新場景,將發電、儲能、充電、運維、碳資產管理整合為可復制的一體化方案,完成從設備商到零碳生態構建者的轉型,并向行業開放共享,為國家零碳園區建設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