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狀氧化物正極(鈷酸鋰材料,LiCoO2;三元材料,LiNi1-x-yMnxCoyO2等)是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從晶體結構角度,這類材料中鋰離子和過渡金屬離子交替占據在由氧離子立方密堆積形成的骨架中,具有很高的能量儲存密度。但另一方面,當結構中鋰離子大量脫出后,氧離子由于缺乏鋰離子電荷屏蔽導致層間滑移產生不可逆相變或失氧,材料性能快速衰減。因此,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儲鋰能力難以被完全利用。鈷酸鋰材料通過摻雜可提升充電電壓,但高含量惰性元素摻雜又會降低能量密度,而且更高電壓下電池體系也面臨電
在近日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孚能科技(688567)研發副總裁姜蔚然發表了關于固態電池技術發展的演講。他指出,在全球能源轉型和電動化浪潮的推動下,電池技術已成為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力量。當前,鋰電池的液態電解質體系雖推動了消費電子和電動汽車等產業的蓬勃發展,但也面臨著能量密度提升受限和安全性亟待加強的雙重挑戰。固態電池則憑借其革命性的材料創新脫穎而出,通過采用高能量密度活性材料和高熱穩定性固態電解質,有效突破了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瓶頸,成為全球科研機構和產業界競相研發的熱點。
7月13日,由武漢理工大學、廣西科學院、金山高科等聯合研制的全球首艘生物乙醇在線重整制氫“大霸·醇氫動力壹號”實驗船在桂林成功試航。該船采用“純電+醇氫增程器”零化石能源方案,以廣西自主創新“生物乙醇重整在線制氫技術”為核心,氫現制現用,無儲無運,實現零碳、低成本、高安全運行,可替代傳統船舶動力。技術已具備產業化條件,可推廣至車、船、發電等領域,并將與非糧生物質乙醇工藝形成綠色閉環,助力中國構建世界級生物氫能產業集群,為全球碳中和提供中國方案。
2025 年 7 月 16 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河北省先進制造業發展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提出推進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廢舊動力電池等新型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工業節能節水和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河北省先進制造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洮南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示范項目首批綠色甲醇成功下線。項目由上海電氣投建,氫器時代提供8000Nm3/h堿性+200Nm3/h PEM電解水制氫系統,以“基荷+調峰”智能協同,實現綠電全消納。三套Bristack?系列電解槽集中示范,能耗、電流密度行業領先,并獲國際認證。該“多技術耦合+智能協同”模式已被納入吉林省“氫動吉林”戰略,為大規模風光制氫提供可復制范本。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全固態電池憑借其突破性技術優勢,正成為全球各國及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企業競相追逐的新技術焦點。作為全固態電池的核心組件,固態電解質的技術突破成為這場變革的關鍵。當前,固態電解質主要有氧化物、聚合物、鹵化物和硫化物四大技術路徑,其中硫化物路徑備受產業鏈各環節的關注。
7月14日,天壕集團在邵武金塘工業園啟動5.8億元生物質集中供熱項目,用地152畝,一二期全面投產后年供蒸汽160萬噸,可替標煤20萬噸,消納農林廢棄物56萬噸,直接降低園區企業20%以上用能成本,并憑零碳熱源助出口歐盟減免碳稅。項目一期僅用4個月完成審批、8個月即可投產,年產值3億元、納稅4000萬元,為打造“零碳”園區、千億氟新材料集群提供綠色動能,并示范“金塘速度”,吸引更多閩商返鄉投資。
7月9日,好風光氫能聯合陽明電力與鄂托克旗政府簽署2GW風光氫醇一體化項目框架協議,擬建年產80萬噸綠色甲醇。好風光氫能以氫能裝備、氫基能源貿易和投資為核心,已形成資源—裝備—儲運—加注全鏈條閉環,提供綠氫全場景解決方案。鄂托克旗表示項目契合國家能源戰略,將全流程服務,推動新能源上下游集聚,共同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7月11日,萬向錢潮披露,萬向一二三同步推進硫化物與聚合物兩條固態電池路線,目標覆蓋無人機、機器人、eVTOL等新興場景,研發與量產節奏符合預期。
廈鎢新能7月11日披露,其適配氧化物路線固態電池的正極材料已批量出貨,硫化物路線產品與客戶聯合開發;同時,公司利用獨創硫化鋰合成工藝完成電解質小試、中試,技術指標領先,為固態電池商業化提供關鍵材料支撐。
泰國商業部宣布自2025年6月24日起全面禁止電子垃圾進口,以防止有害廢棄物危害環境及公眾健康。新規覆蓋463項電子廢棄物,包括廢舊鋰電池、報廢手機及含危險物質的電子組件,并調整海關稅則以防止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