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MZ1700-12LX帶攪拌功能升降式爐主要應用于院校實驗室、工礦企業實驗室,供化學分析、物理測定以及金屬、陶瓷等的燒結和溶解,小型鋼件等加熱、焙燒、熱處理用。
KJ-MZ1700-12LX系列升降式箱式爐主要應用于院校實驗室、工礦企業實驗室,供化學分析、物理測定以及金屬、陶瓷等的燒結和溶解,小型鋼件等加熱、焙燒、熱處理用。
KJ-M1400-S1400℃升降式雙推車鐘罩爐適用于適用于金屬材料的熱處理工藝,電子元件、粉末冶金、磁性材料等產品的排膠、預燒和燒成、淬火、回火。院校實驗室、工礦企業實驗室,供化學分析、物理測定以及金屬、陶瓷等的燒結和熔解等。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圓形搖擺篩氣缸升降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有振動支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帶動振動支座振動的激振器,所述振動支座的上表面均勻設有篩格,篩格為上下堆疊設置,上方的篩格上表面設有上蓋,篩格、上蓋和振動支座三者之間通過拉桿固定,振動支座的下端外側固定有轉動調節環,所述轉動調節環的外側均勻固定有上下頂升件,篩格和上蓋外側均勻設有與上下頂升件一一對應的頂升支座,篩格和上蓋上的頂升支座呈左右錯位的方式依次排布,該圓形搖擺篩氣缸升降裝置。
本申請涉及熱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快速升降溫鋁合金退火爐,其包括退火爐本體,還包括循環管道和冷卻系統,所述循環管道兩端均與退火爐本體內部連通,所述冷卻系統安裝循環管道上,用于與所述循環管道中的氣體換熱,所述循環管道上還設置有用于驅動循環管道內氣體流動的循環風機。本申請具有降低產品處理過程中的綜合成本的效果。
制樣技術與掃描電鏡(SEM)的關系密不可分,制樣質量直接影響到掃描電鏡的成像效果和分析準確性。掃描電鏡作為一種高分辨率的表面分析工具,其對樣品的觀察通常需要在高真空條件下進行,以確保電子束與樣品相互作用時不會產生額外的散射和充電現象。由于掃描電鏡的高放大倍數和高分辨率即使是微小的樣品表面污染或變形都可能影響圖像質量和分析結果。因此,制樣技術成為掃描電鏡分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研究背景; 二、鋁合金在SLM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瓶頸; 三、SLM成型高強耐熱鋁合金的設計策略; 四、SLM工藝參數對成型質量及性能的影響; 五、熱處理對力學及耐熱性能的影響; 六、主要結論; 七、增材制造方向簡介;
白國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材環學院教授,省級青年人才,近十年來一直從事高頻軟磁材料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在以第一 / 通訊作者在 Nat.Comm., Adv. Func. Mater., Acta Mater., 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 3 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18 件件。獲 2019 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 年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子課題、華為公司委托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委托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
低成本:噸成本低于磷酸鐵鋰 穩定性:性能參數的穩定性良好 高電導率:降低內阻,提升倍率性能 高壓實:提升到與鐵鋰相當 進一步優化合成體系:適應大規模產業化 混用效果的明確:擴大應用范圍
李冬生,碩士研究生,有色金屬冶金領域工程師,主要從事鋁電解耐磨耐蝕材料技術的相關研究,主持和參與省市科技研發項目、中鋁公司重大科研目等共計15項,負責的“鋁電解超強耐磨打殼錘頭技術”被中國有色協會評價為國際先進水平;期間申請專利26項,授權專利12項,發表學術論文14篇。
(1)理論上磷酸錳鐵鋰是磷酸鐵鋰能量的升級版,在能量密度上有10-15%的提升。 (2)采用原位復合法制備草酸錳鐵/GO前驅體,然后通過還原氧化石墨烯與熱解碳包覆層構筑三維導電網絡可得到LiMn0.8Fe0.2PO4/rGO/C復合正極材料。在0.05 C倍率下放電比容量為153.2 mA h g-1,且在1 C循環3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97.2%。 (3)通過納米級前驅體的高效合成獲得了組分分布均勻,連續包覆的復合材料LiMn0.75Fe0.25PO4 /rGO /C,1C下的可逆放電容量為 144 mAh g-1。在 1C 下循環 300 次后的容量保持率 96.32%。
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注冊環保工程師,主要從事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工作。近年來,為主參與國家項目2項、中鋁集團內科技項目20余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為主開發了高效低耗煙氣脫硫、鋁工業窯爐煙氣超低排放治理、二次鋁灰全量資源化利用、赤泥土壤化生態修復等先進技術,其中實現產業化應用4項,編制行業技術規范2項,4項成果獲國際領先水平,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一、長沙院爐窯部室簡介 二、富氧側吹爐技術研究概況 三、富氧側吹爐在銅方面的應用 四、富氧側吹爐在鉛方面的應用 五、富氧側吹爐在重金屬固廢方面的應用 六、富氧側吹爐的發展展望
劉超,博士,東華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 累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1項,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放射性與三稀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項目、企業委托項目等科研項目10余項。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0余篇,以第一發明人申請發明專利5件。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比賽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3項。
對于微細粒包裹型碳質金礦石,焙燒氧化是一種有效預處理的方法。通過響應曲面法對焙燒條件進行優化,最佳條件是焙燒溫度為642 oC和焙燒時間為240min。對于最優條件下所得焙砂,采用傳統的氰化法進行浸出,所得金的浸出率最高為80.6%,相應的氰化物消耗量為1.05 kg/t。采用銅-氨(乙二胺)-硫代硫酸鹽體系浸出時,在最優條件下所得金的浸出率分別為65.3%、80.3%,相應的硫代硫酸鹽的消耗量為13.27kg/t、4.14kg/t。
吳彩斌,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省礦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研究領域:礦業工程,環境工程。 【人才及榮譽稱號】江西省金牌教授(教學名師),贛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級項目評審專家. 【學術社會兼職】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北省球磨鋼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有色金屬工程》《中國鎢業》《IJMST》等雜志編委 【主講課程】 本科生:《粉體工程》 研究生:《礦物碎磨原理》 博士生:《分離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