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現有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設備進行改進,圍繞基于木質素基納米活性炭技術的污水處理工藝開發新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研發改進污水處理設備。 2、利用木質素基納米活性炭技術提高微生物降解速率,確定木質素最佳配比,確保達到污水排放標準。
氣態膜法廢水脫氨技術高效、節能、無二次污染, 既可作為某些廢水處理的“開路先鋒”,也可作為 “殿后部隊”,應用于多種行業氨氮廢水處理及氨資源化回收
張國裕,主要學習經歷:1984.9-1987.7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學習,2001.9-2004.7北京化工大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函授學習。 從業經歷:1982.9-1984.7,磐石鎳礦磷肥車間技術員;1987.7-2000.12,吉林鎳業公司第一精煉廠技術員、車間主任、副廠長;2001.1-2017.12,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精煉廠廠長、書記;2018.1-2019.10,吉林亞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書記(專職);2019.10-現在,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項目籌建辦公室主任。
1.氨氮廢水治理需求;2.氣態膜法脫氨技術簡介;3.潔海瑞泉氣態膜技術優勢;4.氣態膜分離工程應用案例
?專家簡介: 王平,博士、教授,西南石油大學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副院長。 2004年和2007年本科、碩士先后畢業于西華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專業,2017年博士(在職)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專業。 2006年10月到西南石油大學材料學院參加工作,先后擔任輔導員、專業教師、教研室支部書記、院長助理、教學辦公室主任、副院長。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四川省科技廳項目評審專家、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理化檢驗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國際焊接工程師。
1.儀器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如中階梯光柵,光電檢測器,CCD檢測器等。2.整個儀器的自動化程度有待提升,以及工業外觀設計更具美感。3.期待不久的將來有更多國產化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出現。
張紅英在廣東省科學院資源利用與稀土開發研究所主要從事稀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她的研究重點可能包括稀土元素的分離提取技術、稀土材料的應用、環境影響評估等方面。具體的研究項目和成果可能涉及到如何提高稀土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環境負擔等。
黑銅、粗銅樣品中低含量鈀的檢測實踐,張琦,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檢測研究中心,標準起草單位及驗證單位均為大型銅冶煉企業、專業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海關等。各起草、驗證單位檢測能力強,多方驗證結果數據吻合度高。
陳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09年博士畢業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1)金屬與高分子界面成鍵機理及調控策略,2)異種金屬的固相連接及相變行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1項,以及省部級及重要行業企業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6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1項;美國TMS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邀請報告20余次。
目前就職于蘇州大學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服役高強韌鋁合金成分設計、加工、組織性能調控。主持國自然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各一項,產學研合作三項,參與國自然聯合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項目,發表30余篇SCI,專利10項,2022年入選江蘇省“卓越博士后計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李林波,濕法煉鋅系統中硫酸鋅溶液脫氟研究,針對硫酸鋅溶液中氟離子含量高的問題,開發了兩種性能較優的吸附材料。1. 鑭改性沸石的最佳吸附條件:7.5 g/L,pH=4,25min,40℃。2. 鑭改性膨潤土的最佳吸附條件:10 g/L,pH=4,20 min,40℃。
鄭皓茁,東北大學冶金學院博士在讀,師從潘曉林教授,研究方向為資源低碳、綠色化工過程與環境,重點從事赤泥綜合利用相關研究,參與重點研發計劃、企業橫向等七項課題研究。2022年畢業于北方民族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長特別獎學金、一等學業獎學金、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陳效鵬,(水下)氣泡動力學與模擬研究,空泡潰滅方向發生改變;氣泡群發生振蕩;空泡潰滅聲音發生改變。
李燦華,安徽工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態安全與新污染物控制。 主要從事于生態安全與環境危害控制、尾礦資源化利用與生態修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湖北省武漢市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項,武漢鋼鐵集團重大科技專項1項。目前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已授權專利33項;獲省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主持或制訂行業標準3項,參編國家標準1項。
涉重危廢資源化利用理論體系構建及實踐應用,辛寶平,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1. 低品位鐵鈦尾渣產量巨大,全國數億噸,主要分布在內蒙、山西、河北等地;2. 強磁選工藝得到選比30%鐵精粉,價格大幅上漲、市場需求高、銷售渠道廣;3. 磁選后低磁低鐵二次尾渣生物瀝浸除鐵提高鈦的品位,得到高鈦量的鈦精粉;4. 鈦精粉價格高、需求旺、渠道廣。耦合工藝實現鐵鈦尾渣大宗固廢高值利用
喻高揚,四川內江人,現為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2024年1月博士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主要從事鋼/鋁異種金屬焊接研究。本人在碩博階段針對鋼-鋁異種金屬先進連接方法、界面冶金控制及接頭力學性能控制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 Manuf. Process.、Mater. Charact.、Opt. Laser Technol.、機械工程學報等國內外材料加工領域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炭素制品均質均等工藝量化技術,馬學曾,北京西瑪通科技有限公司,行業配方相對固定;爐窯技術設計依據熱工不完美;所有制品應對行業用戶需求跟進較慢;所有技術標準不確定性增大;經驗大于科學,落后于行業數據量化生產;非專業性需要轉換專業人員培養;提高產品均質均等超越國際標準;創新速度趕超不了國外和決心及眼界需要打破;煅燒自動化,石墨化智能自動化?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橫行,期待改善;電解節能勢在必行;為了生存,必須節能;
紀霏,西南交通大學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異種材料的釬焊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