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陜建鐵建公司承建的紅寺堡110MW/220MWh共享儲能項目首臺27噸儲能升壓變流一體機順利吊裝就位,標志設備安裝全面啟動。項目總投資1.46億元,采用22套5MW/10MWh構網型儲能單元,分三區布置,具備3倍10秒過載能力。建成后可顯著提升電網調峰與頻率調節能力,解決短時功率失衡,保障100萬千瓦光伏一期并網安全,為寧夏新能源基地運行奠定基礎。
湖南省臨武縣發現儲量達4.9億噸的超大型鋰礦床,伴生多種戰略金屬資源。大中礦業采用創新開采技術推進項目建設,通過盾構機應用和尾渣處理工藝優化實現綠色開發。該項目預計2026年投產,將提升我國鋰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最新披露,郴州市臨武縣雞腳山礦區探獲超大型鋰礦床,預估鋰礦石儲量達4.9億噸,氧化鋰資源量131萬噸。該礦還伴生多種稀有金屬,資源稟賦優異,將為湖南新能源產業鏈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大中礦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采礦方面已完成雞腳山鋰礦采礦權申請前置手續,正積極推進申請辦理工作;選礦方面,采選連接隧道將于2025年5月全面貫通,湖南鋰礦選礦項目已完成場平,正在進行設備訂貨和土建工程,一期1000萬噸采選項目和一期2萬噸/年碳酸鋰冶煉項目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
7月9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湖南汨羅抽水蓄能電站輸水發電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是湖南省“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位于岳陽市汨羅市川山坪鎮,由上水庫、下水庫和輸水發電系統組成。工程規劃安裝4臺30萬千瓦可逆式機組,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12.77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17.03億千瓦時。作為新型電力系統核心工程,它將承擔調峰、填谷、儲能等任務,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推動新能源發展。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雞腳山礦區發現超大型鋰礦床,礦石量達4.9億噸,氧化鋰資源量131萬噸,還伴生銣、鎢、錫等戰略礦產。這是湖南響應國家鋰資源保障戰略的成果。自2022年起,湖南省礦產資源調查所聯合相關企業開展勘查工作,克服地形復雜、施工條件差等困難,創新綠色勘查技術,使用無人機吊裝設備提高效率。此次發現為郴州構建千億新能源基地提供了資源基礎,對湖南鋰資源勘查有示范作用,有力推動國家鋰資源保障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