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M40采用藍光編碼結構光投影技術:掃描時,設備發射動態藍光柵線(波長450nm,編碼密度0.05mm/線)至物體表面,內置雙130萬像素工業相機(幀率30fps,基線距80mm)同步采集變形柵線圖像;通過相位解算算法(基于格雷碼+相移法,解算精度0.01mm)實時計算物體表面三維坐標,生成單幀點云數據(密度50萬點/秒);六軸IMU慣性導航模塊(角速度精度0.01°/s,加速度精度0.001g)實時記錄設備位姿變化,結合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算法自動拼接多幀點云,無需外部定位標靶即可實現“邊掃邊建”;針對反光/深色表面,設備集成自適應曝光控制(曝光時間10μs-100ms可調)與多光譜融合算法(融合藍光/白光數據,信噪比提升30dB),確保復雜材質下點云完整性;掃描數據通過Wi-Fi 6E無線傳輸至平板電腦/手機(支持Android/iOS系統),配套APP實時顯示三維模型(刷新率15fps),支持點云去噪、網格重構(Poisson算法)及尺寸標注(長度/面積/體積測量),輸出格式涵蓋STL/OBJ/PLY,兼容主流3D打印與CAD軟件。
應用范圍
覆蓋多行業便攜式三維測量場景:文物修復(青銅器紋飾、陶瓷殘片、木雕細節數字化存檔)、工業檢測(塑料件毛刺、鈑金件變形、鑄造件孔隙分析)、醫療定制(義肢適配、牙齒模型、人體器官掃描)、創意設計(雕塑創作、玩具開發、鞋模設計)及教育領域(3D建模教學、工程實訓)等,尤其適合檢測自由曲面(如汽車內飾件、藝術雕塑)、微結構(如0.2mm級紋理、0.1mm級臺階)或動態物體(如人體運動姿態、流體沖擊結構);支持與AR/VR設備聯動,通過USB-C接口輸出實時三維模型,適配虛擬裝配、遠程協作等交互場景;設備重量僅680g(含電池),單手可握,適配戶外、車間、實驗室等多場景移動測量需求。
技術參數
單幀掃描范圍:300mm×200mm(X/Y軸);點云精度:0.03mm(2σ);掃描速度:50萬點/秒;分辨率:0.05mm;投影方式:藍光編碼結構光(波長450nm,編碼密度0.05mm/線);相機參數:雙130萬像素工業相機,幀率30fps;拼接方式:六軸IMU+SLAM算法(無需標靶);抗干擾能力:環境光≤5萬lux(支持自適應曝光);續航時間:連續掃描≥4小時(5000mAh電池);輸出格式:STL/OBJ/PLY;接口:Wi-Fi 6E、USB-C 3.2;工作溫度:-10℃-50℃;工作濕度:5%-95%RH(非冷凝);防護等級:IP65;重量:680g(含電池)。
產品特點
全系列通過CE/FCC國際認證,輕量化設計使設備重量較同類產品降低40%,單手操作無疲勞感;藍光編碼結構光技術抗環境光干擾能力提升60%,戶外強光下仍可穩定工作;六軸IMU+SLAM算法實現“無標靶、無軌跡”自由掃描,拼接誤差≤0.05mm;配套APP集成智能掃描引導(通過AR疊加提示掃描路徑)、實時模型編輯(裁剪/平滑/縮放)與一鍵分享功能(支持微信/郵件/云盤),操作門檻降低50%;可選配紋理掃描模塊(集成200萬像素RGB相機,同步采集物體表面色彩)與探針測量模塊(精度0.01mm,支持孔位/邊角等隱蔽特征測量),擴展應用場景。M40以“便攜、精準、智能”的特性,成為移動場景三維掃描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