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目前就職于魏橋蘇州輕量化研究院,受聘為高級專家,博士就讀于加拿大魁北克大學, 期間承擔加拿大自然科學工程委員會與加拿大鋁業公司重點項目,成功開發了多款耐熱鋁合金。此后加入蘇州大學,加入張海教授團隊,參與多款高性能新型鋁合金的研發。后又受邀加入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參與主持多項與龐巴迪飛機,普惠航空發動機等公司的前沿項目,解決了復雜形狀航空用鋁零部件制造困難等問題。目前主要從事原子尺度微合金化,對鋁合金的組織和性能進行調控。
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重慶大學博士 (師從蔣斌教授),《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金屬學報》及《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等雜志青年編委。主要從事輕合金室/高溫強韌化技術的研究,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其中一作/通訊論文22篇,撰寫專著兩本?,F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面上項目1項、四川省國際合作項目2項等。
白鑫,博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主要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疲勞可靠性方法。擔任機械可靠性委員,航天三網結構、強度和可靠性專業委員,全國試驗機標準化技術委員。主持過國家、中科院、地方、企業的二十多個項目。在疲勞可靠性領域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軟件10余項,原創理論產業化1件,原創理論制定標準1項。
張維旭,正高級工程師,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鋼板鋼帶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2年參加工作,先后在首鋼工作11年,主要從事板材產品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2013年起在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主要負責鋼板鋼帶領域國內、國際標準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先后主持起草了GB/T 708-2019 、GB/T 709-2019 等國家和行業標準等150多項,2019年榮獲ISO/TC17/SC10“卓越貢獻獎”,以第一作者先后發表多篇論文,2020年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貳等獎。
秦建平,太原科技大學退休教授,長期從事金屬材料軋制工藝與設備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成果:鈦合金線棒材連軋工藝與設備研制開發;大直徑薄壁焊管工藝與設備研制;鎂合金材料軋制成形技術研究等。
標題:謝春乾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