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入選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云南省高層次引進人才,主要從事冶金外場強化、有色金屬冶金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5項,擔任《稀有金屬》中/英文版青年編委。
劉三平,主要從事銅、鉛、鋅、鎳、鈷等有色金屬冶煉和綜合回收等工藝研究和工程咨詢設計工作,自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項目,主持完成多項企業重大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 共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一等獎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多項,發表各種科技期刊論文50余篇。
倪帥男,博士,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稀土等戰略金屬精準分離與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Green Chem.、Chem. Eng. J.、J. Hazard. Mater.和Sep. Purif. Technol.等本領域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申請并授權發明專利9項;主持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自主科研專項項目1項,并參與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專項項目3項;入選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科技攻關新星”,擔任《濕法冶金》期刊青年編委及J. Environ. Manage.等期刊審稿人。
施磊,副教授,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畢業于昆明理工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師從戴永年院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2項,先后獲得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指導學生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銅、省金;參與制定團體標準1項,主要從事冶金及化工行業固體廢資源化利用。
劉濤,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釩資源清潔利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主要從事礦物資源提取與利用的科研教學工作,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7項。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2項。
標題:彭祥玉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