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礦
采礦
選礦
通用
火法冶金
濕法冶金
電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復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廢水處理
大氣治理
固/危廢處置
土壤修復
物理檢測
化學分析
力學檢測
無損檢測
失效分析
環境檢測
綜合
龔慧純,中共黨員,東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在讀,長期從事濕法冶金工藝研究以及戰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孫 毅,1986年畢業于昆明工學院有色冶金專業?,F任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全國有色金屬行業設計大師,中文核心期刊《輕金屬》雜志副主編。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炭素材料分會副主任委員,《炭素技術》雜志編委。主要從事炭素與負極材料工藝與裝備的研發、工程設計、咨詢與承包工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優秀設計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48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鄭莉芳,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英國伯明翰大學訪問學者。近年來專注于輻照與腐蝕耦合作用下鈹性能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發表SCI/EI期刊論文40余篇,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機械工業發明二等獎、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突出貢獻獎等,獲評教育部寶鋼優秀教師、北京市教學名師。
惲迪博士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核工程碩士、博士學位,后于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任核工程師。主持介觀尺度核燃料及包殼材料模型與實驗驗證、鋯合金包殼涂層研究、高燃耗快堆金屬燃料研發等項目。2015年起就任于西安交通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課題一項、三大核電集團科研院所橫向課題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中國發明協會創新獎成果獎二等獎各一項。
王藝慈,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作為項目負責人或主要參加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企業橫向課題等2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10余篇;出版專著2部;編寫教材3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科學研究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地市級獎2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地市級獎4項。
標題:伍永福
評論 (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