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在石英玻璃中高濃度摻雜時容易發生離子團聚,進而導致石英玻璃的折射率分布不均,影響其在光纖通訊、光學領域的應用。因此如何實現石英玻璃中稀土元素均勻摻雜是技術難題。
應用新技術后,武山銅礦每年石灰用量降至600噸,石灰年消耗量減少6380噸,相應地減少石灰石開采10527噸/年,減少標煤使用893.2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466噸/年;硫酸用量從4000噸/年降至0。在pH值7-8之間實現了高硫型銅礦資源的全流程低碳清潔高效回收,浮選過程實現了傳統高堿強酸工藝向低堿無酸低碳清潔工藝的轉變。從源頭上消除硫酸存儲、運輸和使用中的重大安全隱患,改善工人操作條件;同時有利于尾水回用和達標排放。
李國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畢業于格羅寧根大學并隨后在馬普固體物理化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擔任中國科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入選國家青年人才項目。主要面向磁性材料、智能金屬材料的精準設計合成,展開其在能量轉換等方面的研究。
一步法制備醋酸鈰晶體的動力學研究,李紅喜,內蒙古科技大學,碳酸鈰與冰乙酸反應制備醋酸鈰晶體屬于非均相反應中液固相反應,包括相界面上的化學反應和相內物質遷移兩個過程。通過實驗證明,作用界面上的化學反應速率非???,該過程屬于內擴散控制過程,符合縮芯模型,不同溫度下模型均達到了顯著線性相關水平,而且溫度越高,擴散速率越大,控制時間縮短。其表觀活化能為19.85kJ/mol。
李犁,可再生能源轉換與儲能團隊負責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FRSC),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四青),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沈陽市杰出人才等,H index>50,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熔鹽化學與技術委員會委員等多個國內及國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及委員等;以通訊作者在Chem, Matter, PNA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cience Bulletin等國內與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 SCI 論文100余篇,多次入選“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等高被引科學家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