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廠經營已有20余年,生產工藝精細。主要生產各類軸套,銅件,鐵件,粉末治金等,適用各種汽配、電機等。
1.我國難選含鐵資源利用現狀;2.直接還原-磁選利用技術簡介;3.鐵資源直接還原—磁選進展;4.固廢在鐵資源還原中的應用;5.典型鐵資源工業化探索實例;6.階段性研究成果小結及展望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打造的有色金屬產業研究的專業機構,依托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有色金屬智庫的專家資源,匯集一批優秀的產業研究人員,積了豐富詳實的數據庫、技術庫、案例庫、專家庫、企業庫,以市場價格變化為核心,涵蓋有色金屬全產業鏈,形成了數據服務、市場研究、行業咨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評估、技術咨詢服務等六大核心產品,為政府咨政建言,為企業提供戰略、技術、運營、人才、投融資等全方位服務,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行業新質生產力。
江門市前通粉末冶金廠有限公司,是一所集研發、制造、營銷、服務于一體的粉末冶金制造廠家。公司主要生產經營各種規格的銅基、鐵基和不銹鋼系粉末冶金制品,如:精密含油軸承、精密齒輪、皮帶輪、偏心凸輪、連桿、鎖芯鎖套和高強度機械結構件等。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清潔器材、辦公設備、家用電器、視聽設備、運動器材、醫療器械、園林設備、紡織機械、電機、玩具、氣動及電動工具、木工機械和汽車摩托車等多個領域,并以卓越的品質和良好的服務,贏得了各屆用戶的推崇和青睞。
全球民航飛機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約2%,如不控制,至2050年占比將增加至22%; “十三五”民航旅客總周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的占比達33.1%; 中國民航飛機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約1%; 美國航空業碳排放占交通領域碳排放的11%; 目前全球大約有2萬架飛機,每年航空乘客達30億人次,預計2040年全球飛機數量達5萬架。
張孝足,博士,就讀于蘇州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鋁合金綠色制備與再生。目前已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ntermetallics、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Materials Letter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余篇。
350噸油壓機,160噸全自動液壓機60.30.10噸全自動機械壓機,網帶燒結爐等全套設備,可全套或單獨出讓
多固廢協同促進尾礦跨區域大規模綜合利用,倪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初步建立了“復鹽效應”理論和“硅的四配位同構化效應”理論,并采用這兩個效應協同調控的方法,已經基本掌握了水淬?;郀t礦渣在形成C-S-H凝膠和類沸石相的過程中對硅氧四面體和鋁氧四面體貢獻潛力接近100%的技術,初步實現1噸水淬高爐礦渣對混凝土的強度貢獻相當于3噸水泥熟料的技術實用化。我國每年產生高爐水淬礦渣3.3億噸,其對混凝土強度的貢獻約相當于9.9億噸水泥熟料。
徐洋,工學博士,講師,國際焊接工程師。2018年3月-2023年4月于西北工業大學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師從柯黎明教授。2023年4月-至今在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和金屬學報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9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
多源固廢骨料化應用及其對生態安全影響控制研究,安徽工業大學,李燦華,以固廢中的磷石膏、鋼渣粉料為原材料,分別添加礦粉、水泥,以水玻璃溶液作為堿激發劑,制備性能優異的人造骨料為目的,分析人造骨料在混凝土中應用的可行性,通過一系列實驗,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 利用壓力成型法和冷結工藝制備免燒人造骨料,得到免燒骨料的最佳制備條件, 水添加量為10%,Na2O含量為3%,成型壓力為1.5 t(壓強為63MPa),養護時間為28d,水泥摻量為30%。此時,抗壓強度達到25.16Mpa,吸水率達到15.21%,堆積密度達到1156.4kg/m3。
湖北工業大學在讀研究生,湖工大材化院輕質金屬材料焊接工藝與力學行為團隊成員,主要研究鋁合金和鎂合金異種材料直流電阻點焊工藝,發表SCI論文一篇,多次獲得校獎學金和優秀研究生干部稱號。
電子科技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為曾志教授?,F學生黨支部書記,主要研究方向是焊點結構對高速連接器信號完整性影響研究,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佘仲航,西安交通大學,金屬燃料基體熱管反應堆堆芯設計與性能分析,金屬基體設計通過提高單位體積堆芯內的燃料占比和熱管數量,實現了熱管反應堆在體積限制下實現更大的功率輸出;對堆芯進行了反應堆物理計算與熱管極限計算,確定了熱管傳熱能力與堆芯功率分布;基于COMSOL,考慮傳熱模型與力學模型,實現了燃料組件的熱力耦合計算,并對結構進行了優化與熱力學驗證;
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 主要從事物質成分檢測與測量新方法、新儀器的研究工作,專注于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及相關激光光譜技術,致力于激光光譜分析技術及相關儀器在特種場境下的應用基礎研究。 依托首批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所負責主研的多款儀器已在不同行業的多家應用單位開展應用示范,并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先后發表學術論文78篇,出版中文學術著作1部,參編英文學術著作1部,授權專利2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