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PBF 顆粒增強(TiC、WC和SiC)增強鐵基復合材料的工作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主要圍繞微觀結構和機械性能變化。 2.除了增強相含量和尺寸以外,LPBF復合材料自身缺陷(孔隙和裂紋)同樣影響材料的性能。 3.已經成功利用球形WC/W2C生產出高強LPBF復合材料,并測試了摩擦磨損、壓縮強度、壓縮率、腐蝕性能。 4.奧氏體相、析出相、增強顆粒的協同作用提升了LPBF 420 + WC/W2C MMCs的各方面性能。
裴文利,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日本國立秋田大學客座教授,遼寧省應用磁學會副秘書長,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reviewer panel member。長期從事高性能磁性材料和低維納米材料的研究。已發表 SCI 收錄 120多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 29 項。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4 項、參與 5 項,主持國家重點專項子課題和云南省重大項目子課題各 1 項、吉林省重大科技項目 1 項,教育部課題 2 項。
1、當EL在0.5 J/mm ~ 0.75 J/mm范圍內,獲得了密度接近完美(>99%)、表面粗糙度低(Ra<3 μm)、硬度高(>338 HV)的LPBF零件;2、掃描速度和掃描間距分別為400 mm/s、35 μm時,Ti-35Nb-15Zr (at.%)合金具有最好的成型質量。此時,隨著激光功率的增加,合金的楊氏模量和屈服強度也會增加,分別從72.82±0.77 GPa和1185.18±41.79 MPa增加到79.89±0.23 GPa和1218.84±25.85 MPa;
?宋建勛,鄭州大學教授/博導,入選河南省高層次人才項目青年拔尖、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項目、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項目;主持國家級項目4項,其他省部級項目8項;以通訊/第一作者在Adv. Sci.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7篇,申請國內、國際專利37件,其中獲授權專利12件;編制標準3項,出版專著1部、英文章節1篇、參編專著1部,1部專著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
公司主要生產經營各類礦山破碎、粉磨、給料、輸送、篩分、洗選機械和鑄件等,并承接產量為30—500噸/小時物料破碎篩分成套設備的設計、制造與安裝。
粉末治金流變成形技術及其在惰性陽極制造中的應用研究,周科朝,中南大學,合金、高強度鋼、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等具有出色的耐熱、耐磨、高硬度、延展性等特性,在航空.船舶、高鐵、石油、醫療等行業的特殊部件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粉末治金流變成形技術可以為復雜有色金屬材料的一體化制造提供新的解決思路。
?廖洪強,山西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州無廢城市技術研究院院長。在中國科學院獲化學工藝博士學位,后于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從事熱能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博士后研究,先后在首鋼技術研究院資環所擔任所長,首鋼集團能環部擔任總工程師,兼任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冶金固廢資源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先后獲得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北京市“五一”獎章,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三晉英才計劃之“骨干拔尖人才”。
從原材料粉體到氣氛到發泡劑:淺談傳統粉末冶金對金屬增材制造的創新啟示,南方科技大學,嚴明,其有助于實現: (1)靈活調整合金成分; (2)低成本、短周期3D打??; (3)小微米通孔結構的SLM實現; (4)抗開裂性能提升、可打印性提升; (5)利用活性氣氛、遺傳性等現象,便利的開發高性能3D打印材料及器件。
賈玉亮,高工,航源公司單晶葉片技術總負責人。先后負責了×15、CJ1000、CJ2000、重燃300MW及GE9X、SIEMENS 4000F、BH 5002等國內外40余種航發及燃機單晶/定向葉片研發生產,參與了國家兩機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負責研發的CJ2000四聯單晶葉片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支撐了整機試驗,效果良好;帶領團隊完成國內唯一F級重燃一級動葉的國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