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960年間,南開大學何炳林院士世界首創大孔型離子交換與吸附樹脂,作為第一代吸附樹脂,已過去60多年?,F今,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張振杰教授開發出熔融綠色合成技術,能夠在無溶劑的綠色合成條件下,實現第二代均孔吸附分離樹脂(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產業化(世界首創)。并獲得了央視新聞聯播、天津新聞、津云等多家媒體的報道。目前,已成功開發多個系列的超級吸附劑,這些吸附劑在生物醫藥、污染物移除、濕法冶金、VOCs處理、催化、天然產物分離多個領域方向具有廣泛應用。
在分子水平上:組成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有機分子是通過較強共價鍵(如B-O,C=N,C-N,C=C等)連接而成的,這就使得該材料既不容易被化學試劑進攻,也不容易被高溫解離,因而擁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
在拓撲結構上: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可以分為二維和三維兩大類。無論是二維還是三維,它們的結構都是規整有序的,這就是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最重要的性質之一。這種優異的結晶性使得該材料擁有均一尺寸的孔道,使其成為有別于傳統無定型(碳材料、聚合物)材料的一種均孔材料。
1.對AuCl4-的動態吸附
各取0.5g均孔吸附分離樹脂和市面上專用提金吸附樹脂,在AuCl4-溶液濃度為10ppm,流速為40BV/h的實驗條件下,進行動態吸附試驗,市面上專用提金材料在此條件下無吸附性能,直接穿透,而均孔吸附分離樹脂能有效吸附480m該溶液。
2、對ReO4-(錸)的動態吸附
均孔吸附分離樹脂穿透點體積為3020mL,穿透時吸附量為60.4mg/g;錸專用吸附樹脂穿透點體積為1925mL,穿透時吸附量為35.5mg/g。高流速相同條件下,均孔吸附分離樹脂穿透點體積為1620mL穿透時吸附量為32.4 mg/g;錸專用吸附樹脂立即穿透。
聲明:
“高性能COFs吸附材料對痕量錸、金、鉬等貴金屬的吸附與富集”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