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氫燃料電池行業的商業化進程依舊面臨重重挑戰。國內四大行業領軍企業——億華通、重塑能源、國富氫能與國鴻氫能,合計凈虧損約18.1億元,虧損規模較之前進一步擴大。這一嚴峻數據不僅凸顯了行業整體的艱難處境,也暴露了氫燃料電池商業化進程中的諸多難題。
當前,氫燃料電池行業尚處于商業化初期,市場競爭白熱化、市場需求波動不定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以國富氫能為例,其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12.2%,主要歸因于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和加氫站設備及相關產品需求銳減,導致售價和毛利雙雙下降。國鴻氫能亦面臨類似困境,盡管電堆銷量有所增長,但系統銷量大幅下滑,且產品平均售價下降,對整體收入和毛利造成顯著沖擊。
此外,應收賬款風險也成為企業利潤的一大負擔。億華通2024年應收賬款壞賬損失高達1.94億元,同比激增122.6%,兩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占比從28%攀升至48%。重塑能源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也同比增長近19%。這一現象與燃料電池補貼政策發放機制緊密相關,企業墊付補助資金后回款周期延長,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
在技術研發方面,氫燃料電池企業持續投入巨資以保持技術優勢。然而,短期內研發成果未能充分轉化為經濟效益,反而推高了企業成本。
面對商業化困境,氫燃料電池企業積極尋求轉型與自救之路。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場成為普遍選擇;另一方面,企業也在不斷拓展燃料電池產品的應用場景。此外,企業還向上中游發力,加速產業鏈整合,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盡管當前氫燃料電池企業普遍面臨虧損,但在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的推動下,行業仍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企業通過積極應對挑戰、探索破局之策,正在為氫燃料電池行業的商業化落地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