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孚科技控股子公司南孚電池擬與南平市政府綠色產業基金及高能時代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建設300MWh硫化物基全固態電池中試線。高能時代在全固態電池技術上具有領先優勢,產品通過嚴苛測試。南孚電池作為行業龍頭,將提供生產管理、市場推廣等支持,加速全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
近期,孚能科技、清陶能源等企業多項固態電池專利曝光,涵蓋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結構、全固態薄膜鋰電池制備工藝以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包覆的硅基負極材料等關鍵技術。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安全性,還為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更堅實的技術基礎,推動新能源技術邁向新高度。
特斯拉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量產的4680電池將采用干法工藝,其電池業務負責人已確認Cybertruck將首批搭載該技術。干法工藝通過簡化流程、降低能耗,使電極厚度增加30%以上,能量密度顯著提升。相較于傳統濕法工藝,干法技術設備投資減少約40%,為大規模商業化鋪平了道路。
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的30MW山地光伏電站成功并網,阿特斯的CSI 320kW逆變器憑借高溫穩定、智能過載和穩定可靠三大優勢,助力項目高效運行。其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電站分區管理、精準監控和智能運維。項目預計25年運營期內,累計發電量達9.1億度,節約標準煤27.1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萬噸,等同再造7500畝森林碳匯,展現了高效發電、智慧運維和生態友好的新型電站范本。
4月10日,天合光能宣布其鈣鈦礦晶體硅疊層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發的210mm大面積鈣鈦礦/晶體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經權威認證,最高效率達31.1%,創下大面積疊層太陽電池效率世界紀錄。這一成果基于210×105 mm2大面積高效晶體硅太陽電池底電池,團隊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降低光電損失。天合光能多年來致力于晶硅轉化效率提升,推動鈣鈦礦電池技術產業化。鈣鈦礦疊層電池理論效率可達43%以上,應用場景豐富,有望在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領域大展身手。
德州金盛鋁業研發的新型鋁長城裝飾條板安裝結構,采用卡接式設計,簡化施工流程并提升美觀度。該技術可縮短工期、降低成本,適用于不同長度的墻面裝飾需求,已在建筑行業獲得應用。
孝感華工高理電子有限公司創立于1988年,是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核心子公司,獲授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公司擁有7大創新平臺,參與制定多項標準,擁有800余項知識產權。在“雙碳”目標下,華工高理推出儲能用PTC加熱器、NTC溫度傳感器及組件、壓力傳感器等創新產品。其PTC加熱器年產能1100萬套,溫度傳感器占據全球70%市場份額,壓力傳感器年產能1000萬只。公司持續深耕光伏儲能領域,以核心技術優勢引領能源革命,打造中國制造新名片。
昆山兆科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申請的“一種鋁合金高導熱材料熔煉裝置”專利獲批。該裝置通過在進料通道內設置破碎輥,預先破碎鋁合金材料,可減少熔煉能耗和時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能改善產品質量。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蘇州市,主要從事電子設備制造,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擁有47條專利信息等。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湖北英特利電氣有限公司推出InGreen IntelliGence Platform風光氫儲一體化數智平臺,以“一平臺四產品”智能化解決方案推動綠氫產業發展。平臺包含能量管理系統、一體化制氫項目規劃仿真系統、綠氫工廠電網安全仿真系統和風光能量模擬系統,通過數智技術實現全時空精準調控、科學規劃、安全保障和高效驗證,為綠氫產業提供全棧解決方案。未來,英特利將持續創新,加速綠氫規?;瘧?,助力零碳未來。
3月20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牽頭的“高效分布式制氫集成技術的基礎科學及工程問題”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結題驗收。該項目聚焦電解水制氫與天然氣現場制氫領域的核心難題,由集團公司高級專家慕旭宏擔任負責人,聯合中國石化新能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天津大學、浙江思欣通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研發。項目下設四項課題,通過跨學科協作,在基礎理論、技術開發及工程應用層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我國制氫領域關鍵技術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撐,助力氫能大規模應用和能源轉型。
4月10日,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公示公告,涵蓋氫能、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其中,大功率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和250千瓦級海水制氫聯產淡水裝置兩項氫能項目入選,展示了大連在氫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的顯著進展。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將提升大連市在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也將為全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福建省閩發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申請的一項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用多腔體高氣密性鋁合金型材專利獲批。該專利通過創新的連接部件設計,解決了傳統鋁合金型材在固定上下外框時易銹蝕、拆卸困難的問題,有效提高了電池包的氣密性和實用性。該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泉州市,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注冊資本超9億人民幣,擁有眾多專利及商標信息,還參與了大量招投標項目,實力雄厚。
4 月 10 日,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 2025)在北京召開,天合儲能全球首發 Elementa 金剛 3 大容量技術平臺。該平臺通過能效、能量密度、循環壽命打造“不可能三角”,實現全面安全升級,度電成本降低 12.5%,占地面積節省 11.3%,運維效率提升 90%。同期發布的山東實證基地 500 天運行數據顯示,電網側實測能量效率高達 87.13%,彰顯其技術實力與可靠性。天合儲能還入圍“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 2024 年度全球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 Top10 榜單”,持續深耕技術創新,賦能全球能源轉型。
2025 年 4 月 10 日,寧德時代在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 2025)上發布智慧儲能管理平臺“天恒·智儲”,為儲能站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運維與運營解決方案。平臺通過大數據、AI 大模型與機理算法融合等創新技術,實現智能預警、運行分析、電站體檢和智慧運維等功能,顯著提升儲能電站的安全性、效率和經濟性。智能預警可提前 7 天預測故障,準確率高達 99.99%;運營數據分析可延長設備壽命,提升電站綜合效率 3%;全景駕駛艙功能和 AI 助手實現一屏掌控和高效管理。寧德時代通過“硬件 + 軟件”的整合創新,推動儲能
實驗室憑借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打造出210mm大面積鈣鈦礦/晶體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為確保結果的權威性與公正性,該電池接受了德國夫瑯禾費太陽能研究所旗下檢測實驗室(Fraunhofer ISE, CalLab)的第三方獨立認證。經嚴格檢測,該電池的最高效率達到31.1%,這一數據意義非凡。
該規格合金此前并無試鑄成功經驗,前期僅成功試鑄出相對小規格的鑄錠(420mm×1320mm),且成型率僅為20%左右。隨著鑄錠規格的增大,成型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加。歷經前期無數次的試驗調整和8次高強度試鑄試驗后,團隊終于攻克了七系鋁合金大規格鑄錠成型的核心技術瓶頸,此次攻關的成型率高達75%,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
福建省閩發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申請的一項名為“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用鋁合金架”的專利,于4月10日獲得授權。該專利的鋁合金架通過設置鋁合金外框、電池模組及防護部件,解決了現有鋁合金架對電池包防護效果差、電池包內部零部件易損壞的問題。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泉州市,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注冊資本93863.0183萬人民幣,實繳資本45318.0146萬人民幣,擁有眾多商標、專利及行政許可。
東方電氣長三角(杭州)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申請了一項專利,公開號為CN 119776948 A。這項專利是關于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等離子滲鍍強韌性涂層及制備方法的。具體來說,先在硅酸鈉電解液中對鋁合金進行微弧氧化處理,形成疏松多孔的陶瓷層,再用等離子滲鍍技術在陶瓷層表面滲鍍鎳,填充封孔,增強陶瓷層的強韌性、結合力和抗應力剝脫效果。
安徽規矩鋁??萍加邢薰驹?024年4月申請的“一種鋁合金模板生產加工用壓邊機”專利,于2025年4月8日獲得授權公告,公告號為CN 222727460 U。該專利屬于鋁合金模板生產技術領域,其壓邊機設計巧妙,能快速拆卸更換壓邊模板,通過正反電機帶動絲桿轉動,實現精準壓邊,避免壓邊過猛或不足。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淮北市,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主要從事汽車制造業,擁有27條專利信息等豐富的企業資源。
仁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申請了一項名為“光伏跟蹤支架的控制方法、裝置及光伏系統”的專利,公開號為CN 119759098 A。該專利涉及一種光伏跟蹤支架的控制方法,通過獲取光伏跟蹤支架的最大轉動耗電量、輔助電源的當前剩余電量等信息,來確定輔助電源的可用電量,并據此控制光伏組件和輔助電源對光伏跟蹤支架供電,驅動其轉動。
隨著2025年全球深海經濟規模預計突破萬億大關,鈦合金作為深海裝備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其技術突破對于保障國家資源戰略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近日,中國科研團隊傳來喜訊,自主研制的Ti62A鈦合金成功經受住了5000米深海極端環境的嚴苛考驗,這標志著我國在關鍵材料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超特聘研究員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開發出一種電解水產氣分離(WES)方法。該方法利用電解水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實現了電池極片中涂層與金屬集流體的高效、快速分離,且過程中無有毒有害物質排放。
藍固新能源在淄博基地投資10億元建設的原位固態化電解質項目一期已順利投產,年產能突破5萬噸大關,能夠滿足50GWh鋰電池的生產需求。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彰顯了藍固新能源在固態電解質技術領域的深厚實力,更為當地固態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連與時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6月申請的一項名為“一種光伏板組件的預封裝烘干裝置”的專利,于近期獲得授權。該裝置屬于光伏板烘干技術領域,通過烘干箱及配套組件實現光伏板烘干后的自動堆疊,還能根據光伏板尺寸調節裝置位置,無需人工頻繁整理。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大連市,主要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37.5萬人民幣,目前擁有4條專利信息及4個行政許可。
HyIron Oshivela工廠采用了中船派瑞氫能公司提供的12MW水電解制氫系統,該系統不僅是南部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電解槽系統,更為全球首個利用綠氫還原氧化鐵生產直接還原鐵(DRI)的工廠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高諾(衡陽)產業園近期在有色金屬回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研發的新型除雜技術可有效提升鍍鉻金屬的重復利用率。該技術通過智能識別和分類,優化了銅物料及其他金屬的回收流程,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新方案。
洛陽祥凱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鈦錠切割裝置,通過優化鋸條支撐結構,顯著降低了鋸切過程中的斷裂風險。該裝置采用可調節滾珠支撐系統,使鋸條在切割時保持穩定,適用于高硬度金屬加工,為鈦合金及其他有色金屬的精密切割提供了可靠解決方案。
杭電(嘉善)研究有限公司研發的有色金屬冶煉除雜裝置,采用模塊化連接設計,顯著提升了設備維護效率。該裝置通過創新的密封結構和快速拆裝系統,解決了傳統除雜設備維護繁瑣的行業難題,為有色金屬冶煉工藝優化提供了新方案。
句容利智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間歇下料裝置,通過智能感應與機械聯動設計,有效解決了板材加工過程中的堆積問題。該裝置采用壓力傳感與擋板聯動機制,實現了自動化間歇下料,顯著提升了有色金屬板材的加工效率與安全性。
遼寧省喜旺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渦電流分選系統,通過優化磁輥結構與振動給料裝置的協同作用,顯著提高了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的分離精度。該技術采用多層磁鐵組合設計,增強了磁場強度,為廢金屬回收行業提供了更高效的分選解決方案。